上海助孕多少钱(两江新区:群防群控 奋战一线)

第三方分享代码
admin 3年前 (2022-10-18) 试管症状资讯 52 0

原标题:两江新区:群防群控 奋战一线

10月12日,

两江新区八个街道的各个

核酸采样点井然有序,

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坚守一线,

方便居民快速、及时、就近采样;

核酸样本转运、隔离点管理等

各个环节各司其职,

岗位上的一个个工作人员

时刻都在发生着这样的故事……

鸳鸯街道

战疫一线 凝聚合力

一大早,

鸳鸯街道各采样点

便紧张地忙碌起来。

在白鹭社区融科蔚城采样点,一个忙碌的身影十分引人注目。她叫唐夏,今年刚满27岁,但已经是一位很有经验的社区工作者,收集采样标本、整理采样数据、标记特殊采样标本......一系列繁琐的工作,在她手中有条不紊、快速高效地进行。

▲唐夏正在仔细核对信息

维持秩序、转运标本、信息录入等

各项工作已经得心应手,

“这个工作虽不复杂,但需要特别细心,

如果身份证信息或者二维码信息错误,

便可能导致标本信息出错。”

在现场,唐夏蹲在地上,仔细数着采样标本。如果有黄码人员的采样标本,需要单独封装并登记。她一边忙着和负责采样的医务人员对接信息,一边和前来运送标本的医务人员进行核对。“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出错,现在人手不够用,我们能做的就都要做!”话音未落,她便又跑到另一个采样台前忙碌起来。

在金华社区采样点,各采样台居民们有序排队,采样速度高效快捷。队伍一侧,站着一位志愿者,有序引导大家,为居民解答各类疑问。她叫胡国梅,是康庄美地社区的一位居民,从去年开始,她就在各个社区当志愿者。“我平时就是带小孩,现在孩子们都去上学了,我就想来当志愿者。”

为了当志愿者,胡国梅加了不少QQ群,一有招募信息就积极报名。胡国梅说,自己的工作主要是维持现场秩序,测量体温。

▲居民们有序排队

为照顾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社区还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大家都很理解,如果有特殊情况的居民前来采样,大家都愿意让出位置。”金华社区党委书记任启富表示,居民们的配合加上各种绿色通道的设置,采样更高效,“相比之前,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

同时,社区也优化了各项流程,根据人数科学安排采样台,针对行动不便人群,主动上门采样,保障核酸采样工作迅速、有序、安全完成。

人和街道

她带动家人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10月12日早上6点,

马路上还是静悄悄的,

张世英迎着朝霞、伴着晨光,

来到两江新区天湖公园集中核酸采样点,

开始了新一天的“站岗”。

“请大家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这边采样台没有人排队,可以过来了……”9点后,赶来核酸采样点的居民数量增加不少,张世英变身“秩序指挥员”,引导大家有序进行核酸采样。

▲张世英正在维持秩序 冯恋 摄

张世英是人和街道天湖美镇社区的一名志愿者,从8月起便坚守在天湖公园便民核酸采样点。说起她当志愿者的经历,还要追溯到去年。2021年8月25日,两江新区疫苗接种方舱场馆从人和街道镜泊中路56号搬迁至镜泊中路5号远大山那里亲子教育公园并正式运行。在疫苗接种方舱场馆,张世英做了半年多的志愿者,自告奋勇承担验码、引导、配送物资等多个岗位。

▲张世英正在维持秩序 冯恋 摄

9点40分过,确认好现场秩序,张世英就来到了采样台后面,开始准备处理医疗废物,她熟练地抓住医疗废物袋口,麻利地将袋口扎紧。

在天湖美镇社区工作人员姚嘉凌看来,张世英俨然已成为一名“熟手”,既是勤杂工、引导员,也是消毒员、医废处理员。

▲张世英处理医疗废物

虽然天气转凉,半天工作下来,张世英仍然被防护服捂出一身汗水。中午12点,集中核酸采样点的工作结束了,张世英短暂休息两个小时后,将在天湖公园便民核酸采样点继续“站岗”。

“他们都很支持我。我越干越起劲,还是没得什么辛苦的。”受到张世英的感召,她的丈夫参与了志愿服务,为了弥补人手不足,常常在一通电话的召唤后,就从其他地方赶来为社区运送物资、布置现场。

天宫殿街道

外卖“骑手”化身志愿服务“轻骑兵”

10月12日早上7点50,有位骑着摩托车的外卖小哥,奔波在两江新区天宫殿街道的核酸采样点,一人、一车、一手机,接单、送货、清点物资......

▲外卖小哥“跑腿”送物资 宋丹蕾 摄

“你好,物资运送。

哪些物资需要配送?”

“手套要送到那边方舱去,

然后那边采样试管也要拿哈。”

“8点半采样点要用,

你要快点拿过去哟。”

“等会就要麻烦你多跑几趟了。”

“好的好的。”

10月12日-14日,两江新区开展两轮社会面核酸筛查。作为一名“90后”外卖员,唐锐也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线,作为志愿者,保障防疫物资的配送。

▲唐锐马不停蹄运送需要的物资 宋丹蕾 摄

早上7点-8点,是送外卖早餐的高峰期,外卖小哥唐锐结束“跑腿”下班后,又马不停蹄地到社区“上岗”志愿者。

很快,

一个个“订单”接踵而至。

刚给一个点位送去了防护手套,不容喘息,社区的便民核酸采样点又“下单”要求调派采样试管,唐锐又开始飞奔前往,迅速地将物资送到采样点......

与时间赛跑,

是他的日常。

“可能和我跑外卖有关,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快节奏,半个小时之内送4到5个地方也是很正常的。”唐锐一边说着,一边清点物资运到车上。

▲唐锐正在社区清点物资 宋丹蕾 摄

“采样点需要的次数不固定,一天跑社区5个采样点,至少12趟以上。”唐锐说,好在他住在附近,也熟悉地形,所以运送物资也算得心应手。

▲又一单物资送达便民核酸采样点 王敏 摄

从去年11月开始,他就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不论是现场搭建、信息登记还是环境消杀,核酸采样的全流程,他都烂熟于心。

天宫殿街道天龙路社区工作人员于云霞说:“我觉得他就是我们社区的一个点单式的‘轻骑兵’,每次点位需要物资都会联系他,随叫随到、任劳任怨地给我们派送物资,对于社区每一个热心的志愿者,我们都应该给他们点个赞。”

做完核酸采样志愿服务,唐锐才开始重新开始接单“跑腿”。“一半时间为了生活,一半时间留给社会。”唐锐坦言,前不久,他还签了遗体无偿捐赠志愿书,希望自己能为社会多做点贡献。

翠云街道

她一天接打了近200通电话

“朱姐,我们长话短说。”“老师,您记一下我的私人电话号码。”……这几天,在两江新区翠云街道云锦社区(筹备组),刘欢忙得停不下来。

作为筹备组副组长,

刘欢承担起了统筹辖区社会面核酸筛查

和临时管控工作的重要任务。

这个有着7年党龄的重庆妹子

坚持扎根基层为民服务,

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刘欢向来电居民详细了解需求 周舒曼 摄

一身红色外套,高高扎起的马尾,响个不停的电话,楼上楼下来回跑……刘欢给人的第一印象雷厉风行,而办公室不时响起“找欢姐”的声音。

“这几天,我们都住在社区。”由于多日“连轴转”,刘欢的嗓子已经嘶哑。7日晚,刘欢接到返岗通知后火速赶到社区。“当晚忙到凌晨三点多,第二天接到受疫情影响,辖区需临时管控的消息后,我们就没有再离开(社区)了。”刘欢说,6岁的女儿只能交给家中老人照顾。

作为临时管控区,

自10月8日起,云锦社区(筹备组)

需对辖区7个物业小区、

47个组团、15个在建工地进行核酸采样。

考虑到辖区物业小区多、在建工地多、

居民居住分散等因素,

社区以“分组包片+流动采样”的形式,

成立17支采样队伍,

将采样服务送进小区、工地,

方便居民就近就便进行核酸采样。

连续5天时间里,刘欢和社区其他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吃在社区、住在社区,每天只睡得上3小时。“上午打电话排查居民信息,下午进行核酸采样,结束后继续打电话排查,夜里再对一整天的工作进行‘复盘’。”回忆这几天的工作,刘欢坦言,很辛苦,但也有许多温暖和向上的力量。

▲刘欢正在与辖区物业人员沟通工作 周舒曼 摄

“欢姐,今天居民都很配合,有小朋友要上网课,大家都让孩子先做。”“有居民本来是我们到他家上门做核酸,他今天自己下楼来做核酸的,说我们太辛苦了,不想给我们增添工作量。”……工作间隙,听到同事们的交流,刘欢又充满了力量,“居民也在体谅我们”。

▲忙碌的刘欢,很难和丈夫好好说上一句话

刘欢的电话铃声响个不停,有物业联系后勤保障的、有医务人员沟通核酸筛查时间的……由于担心错过办公室来电,刘欢公布了自己的私人电话号码。在刘欢的手机上,仅10日一天的通话记录,就有192个来电和拨出。

“有的居民还‘提醒’我保护好嗓子,这让我很感动。”刘欢说。

“她是我们社区的‘小电脑’,点子特别多,又能将千条万绪的工作理清思路,一件件做好。”在同事徐俊萍眼中,刘欢是个性格开朗,做起事来又认真麻利的人,哪怕自己压力大,也会带给身边人阳光,凝聚团队力量。

▲刘欢与社区同事一起讨论疫情防控工作 周舒曼 摄

在云锦社区(筹备组),像刘欢一样的人还有很多。连续4天没有回家、洗澡的李海渝,穿着社区其他同事给他的女士袜;老公出差,独自一人带着女儿在社区工作生活的王誉洁;中午得知需要派车接送人员,主动请缨说“我去,你们抓紧时间休息下”的蒋晓琴……

“我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好好睡一觉,回家看看幺儿。”刘欢笑着说,等打完这场“硬仗”,她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给楼下暂时关闭的面馆老板一百块钱。

原来,8日一早,刘欢喊面馆送了八碗面,结果老板还送来了一大袋馒头。“当时太忙,没顾得上付钱。”刘欢说,她想把钱给老板,再衷心地说声“谢谢”。

大竹林街道

防疫一线的“95后”点长

戴着口罩,穿戴防护服,扎起的头发显得利落,娇小的身影穿梭在核酸采样点现场,清点人员、补充物资、维持秩序等都是她的工作。她是大竹林街道星汇社区工作人员、渝兴广场采样点点长徐琴,今年24岁的她还是一名“95后”党员。

▲徐琴整理物资 舒妮 摄

12日早上10点,

她正低头弯腰,

手上拿着物资清单

在防护用品穿戴区忙碌。

“我今天早上6点就到了,工作内容主要是清点确认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人数,为他们协调早餐,以及布置采样点所需物资、标识,同时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补充物资。”徐琴说。

▲徐琴正在解答群众咨询 舒妮 摄

“消杀每隔2个小时做1次,标本转运2个小时送达,医废在结束采样时统一处置,随时关注和准备补充物资,还要随时关注采样队伍的情况,随时提醒大家注意佩戴口罩、保持一米线距离。”徐琴介绍着采样点的运转情况,而每一项工作都少不了她的统筹调度,在大家眼里,她就是一个信息处理的“枢纽”。

该采样点7点开始采样,前来的主要是周边企业职工和附近的居民,大家佩戴口罩、严格保持“一米线”距离,有序排队进行核酸采样,秩序井然。截至早上9点半,已完成1600人的采样送检。

▲采样点现场 张婷婷 摄

“我们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动员和组织周边机关企事业单位组建志愿服务队和党员突击队20支,现场设置6个采样台,4个党员先锋岗。”徐琴介绍,在采样过程中,各企业不仅配合组织员工进行错峰采样,同时还在物资保障、人员补充等方面提供了有效助力。

“为了近期防疫工作取消了婚假。”徐琴说,家人们都非常理解和支持。

说起家人,

徐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可以感受到她辛勤工作的背后

是家人默默的支持和付出。

“不管是疫情防控还是社区各项工作,我家里人都大力支持,为我的工作内容感到自豪。”徐琴说,家人们在背后承担了很多,让她得以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不久前,当听到我们缺人手,我老公还主动报名参与我们采样点的信息核对志愿服务,这让我感到很温暖。”

▲徐琴正在维持现场秩序 舒妮 摄

“今天上午完成采样点的工作后,下午到晚上我还要打信息排查电话,另外社区的工会、公益基金、共青团等工作也不能落下。”徐琴说,“关键时刻党员就要在一线。虽然辛苦,但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大家都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我只是出了自己应出的一份力。”

礼嘉街道

“车轮”上的社区书记

一辆白色的小轿车,除了司机位都装上了满满的物资......12日凌晨5点,礼嘉街道嘉宁社区党委副书记郑忠华一到社区,便开始清点物资。随后满载着后备箱,在核酸采样开始前,给他所负责的8个点位送去所需物资。

▲郑忠华为核酸采样点送去物资 陆晨晨 摄

12日早上6点30分,天边迎来日出,已驾车跑了8个核酸采样点的郑忠华才刚得了会儿空闲,坐在社区办公桌上一边吃早饭,一边在手机上查看今天需要排查的信息。

平日里, 郑忠华要负责

4个便民核酸采样点方舱的日常运行,

在本次社会面核酸筛查中,

郑忠华还负责了另外4个

应急采样点的物资配送工作。

8个核酸采样点四散分布在曾家岩的坡上坡下,最高点在黄茅坪高科,最低点在森屿小区大门,落差大、距离远,来来回回一趟跑下来快十公里。郑忠华一天要开车跑十几趟。

“郑书记,上午来做的人多,我们这里要差采样管了,还请你帮忙联系一下啊。”上午九点半,刚给一个点位补充了消毒用品的郑忠华便收到了天澜美墅采样点的行政副点长聂余银的求助。

“要得要得,我马上就给你们送来。”郑忠华立马上车,一路开车上坡回到社区仓库,扛起箱子放进后备箱,又一路驱车下坡到达天澜美墅采样点。

▲郑忠华为核酸采样点送去物资 王予婷 摄

才把一箱采样管交到点长手中,郑忠华的手机又响了起来。讲了快五分钟,郑忠华才挂了电话。“这是我们辖区的居民打来的,过几天要从市外返渝,提前联系我们报备,跟居民讲清楚相关政策规定,到时候联系我们居家隔离。”

配送物资、人员协调,

随时处理采样现场的突发情况……

一上午,郑忠华驾车辗转于各个点位上,

一刻不停地处理着各种事务。

“我是党员,

只要各个点位有需求,

我随喊随到。”

郑忠华说,虽然忙碌和细碎是每日工作的常态,但熟能生巧,他也总结积累了不少经验。

“黄茅坪高科点位位于厂区,来做核酸的人员比较固定,我们在物资准备上就比较有数。”

“华悦中心点位设在轨道交通站口,也在欢乐谷附近,流动人口会比较多,我们在秩序维护上就多下些功夫。”

“森屿小区大门点位,居民偏向于上班、下班时间来,为了不打挤,我们就要跟物管多做工作。”......谈起每个点位的情况,郑忠华都有自己的一个小总结。

▲郑忠华协调工作 王予婷 摄

“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只是靠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们的付出同样也很重要。”郑忠华还负责各个点位的志愿者协调工作。

“这两个嬢嬢每次报名当志愿者都特别积极,平时她们喜欢在那边跳广场舞。”“8月的时候,还有个‘车轮上的志愿者’跟我一起坡上坡下跑,送饮用水、降温冰块,真的是帮了我很大的忙......”说到志愿者们的工作,郑忠华像谈起身边的朋友一样侃侃而谈。

中午12点,各个核酸采样点进入休息时间。但郑忠华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先清点上午的数据,再盘点仓库的物资,为下午的核酸采样工作做好准备后,郑忠华才抓紧时间吃了午饭。

▲午休时间,郑忠华仍在工作 王予婷 摄

“您好,我是礼嘉街道嘉宁社区的工作人员,跟您确认一下收到了时空伴随的短信吗......”“办理生育服务证需要带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您下午来办理,没有问题的。”短暂休息一会儿,郑忠华又步履不停地开始处理起社区的其他工作。

金山街道

社区工作者的抗疫“十二时辰”

10月12日凌晨5点40分,两江新区金山街道民心佳园社区办公室沙发上,常乐一睁开眼就拿起手机,回复了紧急信息,立即起床,简单洗漱后,马上赶到社区各核酸采样点,核查现场核酸采样场地搭建、物资保证等情况,为今天的社会面核酸筛查做准备。

▲常乐与社区工作人员核对数据信息

“还差哪些物资,报给我,马上联系。”常乐把各核酸采样点走了一圈,看着现场开始有序进行核酸采样后,心里舒了口气,接着又赶回办公室,着手处理起数据排查、转运联系的事情。一会儿,赋黄码的居民找来,一会儿,转运电话打来。13点,常乐才有了缓冲的时间。

作为民心佳园社区负责民政事务、疫情防控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常乐作为党员,坚守在社区,把社区当“家”,与社区伙伴们一起“战斗”,昼夜不分,风风火火。

他的办公室里,洗漱用品常备,衣服没来得及带,连穿四天,今天早上才来得及换一件带志愿者符号的短袖T恤。“工作量大,根本没有时间往返。”常乐说。

▲常乐正在电话协调工作事宜

9日零时,民心佳园一社区4栋被划定为临时管控区。人员调度、核酸采样、隔离转运、安保问题、物资问题、配合流调……常乐手头瞬间有了一堆事情。

挨家挨户上门做核酸,信息采集员防护服穿戴不规范要叮嘱;居民情绪要安抚;数据排查要及时不能拖;配合流调、环境消杀要一一跟进。常乐心里焦灼,面上却很镇定,心里暗自打气:情况再紧急,一件件做,总能处理好。

从9日深夜完成临时管控区的核酸采样、数据比对,到10日凌晨1点第一批转运一结束,继续配合走访流调、环境消杀,回到办公室已经10日早上6点。

“那会儿是早上6点19分,刚安排完数据排查的任务,准备眯一会儿,又接到转运任务,必须马上给居民打电话。”常乐印象很深刻,这个转运一直到18点才算完全“结单”。

常乐的手机24小时待机,铃声一响就接,他说:“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万一遇到非常紧急的情况,必须马上调度人员。”

12日0点,民心佳园一社区4栋顺利解控,居民迫不及待地出门呼吸新鲜空气。“看到群众放心舒心,我才能安心。”常乐说。

康美街道

社区“名人”陈英

在两江新区康美街道银竹苑社区,

陈英算个“名人”。

她棕黄色的长发高高束起,

语速偏快,说话直接。

随意走进一个社区茶馆,

问一句:“认识陈英吗”,

多半会得到肯定的答案,

有的居民还会评价一句“大好人”,

或者讲上两句她最近的助人事迹。

“大好人”陈英是康美街道银竹苑社区的居民,也是社区成立以来最活跃的志愿者之一。10月12日,两江新区开展社会面核酸筛查,陈英不到7点就来到银竹苑采样点。今天,她要在入口处为前来采样的居民测温,维持现场秩序,协助居民顺利采样。

▲陈英在到银竹苑采样点 郭姝彧 摄

今年56岁的陈英是社区防疫经验最丰富的志愿者之一。疫情发生初期,新闻报道令她揪心,她对家人说“我要是医生就好了,我立刻去一线。”

“去一线”的时刻很快到来。一天夜里,社区来电,有外地返渝居民居家隔离,需要志愿者协助。陈英一口应下,换上羽绒服就出了门。接下来的十天里,陈英和同伴往返于居民家,帮他们运送生活物资。陈英总是穿上最厚的衣服,抵御重庆冬天浸骨的寒冷。

“没怕过,这些事情总要人做。居民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我愿意为大家的安全出一份力。”陈英说。这几年,登记人员信息、为隔离人员运送物资、协助疫苗接种……社区防疫一线总有她的身影。

▲陈英作为志愿者参与社区防疫工作

陈英说帮助别人令她快乐。

她为人热心、做事干脆,

街坊四邻都很信服。

不久前,陈英同楼的一对夫妻闹矛盾,丈夫不愿沟通,把妻子关在门外。她找到陈英,请她出面调解。陈英上门劝说,夫妻俩重归于好。“当时那家丈夫说‘陈姐,我看是你才开门,别人我理都不理’。我晓得他说气话,矛盾解决了,大家和和气气的,多好嘛。”陈英笑着说。

▲陈英登上银竹苑社区的善行义举榜 郭姝彧 摄

此前,银竹苑社区规范停车秩序,规划固定车位,避免车辆进入小区。彼时,小区岗亭尚未修好,需要志愿者在各进出口值守,劝导车辆进入固定车位。“差不多守了一个夏天,蚊子多、太阳大,偶尔下暴雨,但是该我值守的时候,我从不离岗。直到岗亭修好,志愿者值守才结束,大家也慢慢习惯了规范停车。”陈英说。

有人问过陈英,费心费力管这些“闲事”干嘛。她的回答很简单,“社区是一个大家庭,管自己家的事情,怎么叫‘闲事’呢?”2017年,陈英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说自己终于圆梦,服务居民的劲头也更足了,“只要社区、居民需要,我随叫随到。”

隔离酒店

有召必应 坚守昼与夜

10月9日上午10点,两江新区社保中心副主任李宇和其他学员一样正在党校学习,接到了组织安排前往隔离酒店担任点长的任务。

李宇没想到自己这么快

又要回到熟悉的岗位。

今年9月,

他在新区隔离酒店担任点长,

连续工作了近20天后来到党校学习。

“作为党员,组织有需要,我义不容辞。”李宇深知,自己是一名党员,加上自己有隔离酒店工作经验,必须冲在一线。接到电话后的他,一刻也不敢停歇,中午时分就赶到了他所负责的隔离酒店。

13点30分,从各个岗位聚在隔离酒店的工作人员都到齐了,工作联络组、健康服务组、安全保卫组、生活服务组、后勤保障组分工开展工作,一个以李宇为点长的20多人的工作组迅速组建起来。

布置可安全使用的隔离环境是摆在李宇面前的第一个紧急任务。下午3点,李宇和其他工作人员开始紧锣密鼓地安排布置。

迅速搭建隔离区、工作区、 缓冲区、

工作人员通道、隔离人员通道

“三区两通道”,

设置隔离带隔离桩、 围挡开放区域、

电梯梯控改造......

深夜23点,一系列改造大致完成。

▲李宇和小组成员一起开展工作

李宇带领小组成员走遍了酒店每一个角落,仔细检查了一番,确认无误后,24点,正式接待第一批隔离人员。

信息统计、人员安排、分工处置......

整个过程持续到凌晨5点多,

将隔离人员安置妥当后,

李宇和小组成员才端上

刚从微波炉里加热过的盒饭吃了起来。

转运、安保......熬过了第一个晚上,白天里李宇也没有彻底放下,李宇的手机里,临时建立起来的微信工作群和来电一直响个不停,他需要时刻关注并及时回复。

“大家有时间的就早点吃饭,今天任务重,应该又是一个通宵。”时间来到第二天,李宇嘱咐着大家,又是一个白天加黑夜,一批隔离人员陆陆续续地来到酒店。工作人员丝毫没有松懈,井然有序地做好各项工作。

▲隔离酒店大厅地设置的各种流程图

连续两个通宵,24小时的待机,李宇所在地隔离酒店249间房间全部满员。“接下来,我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预防院感,做好隔离人员的服务保障工作。”

作为疫情防控的“前移哨点”,隔离点管理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第二次主持隔离点工作,李宇深感责任更大、压力也更大。“组织对我的信任,才将这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我们要竭尽全力。”李宇表示。

核酸样本转运

“快一点,再快一点”

“请尽快协调一些绿码、符合防疫要求的驾驶员参与今天的标本转运工作。”“在安全的前提下,请尽快送达!”两江新区核酸检测样本转运调度专班党员先锋队成员石胜炜一天要打很多个电话,“快一点,再快一点”,确保每一份样本都能在2小时内送达医学实验室。

一台电脑、一部座机、一部手机,

外加两江交通人标配的行军床,

陪伴着石胜炜忙碌在

核酸检测样本转运的一线。

▲石胜炜休息的行军床

核酸检测样本的运输,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他们连接了数百个一线采样点和后方实验室。庞大而又高效的工作背后,是300名“快递员”每天与时间赛跑,力争用最快的速度将各个采样点采集的核酸样本及时收样并快速转运。

石胜炜主要负责转运过程中驾驶员的调度、抽查、数据统计以及网约车企业、货运企业、客运企业、公交企业等坚持两天一检的督促工作。看似重复、枯燥的工作,其实不乏高强度、快节奏的辛苦和忙碌。

▲石胜炜(右)正在核酸检测样本转运一线检查工作

“驾驶员因为工作原因,会经过管控区域。”石胜炜说,他一觉醒来,时有收到驾驶员健康码变黄码的讯息,核酸检测样本转运工作对时间有严格的要求,他只能紧急电话沟通、协调驾驶员替换。

除此之外,作为党员,

石胜炜还是重庆北站南广场汽车站

和龙头寺旅游集散中心的“点长”,

负责指导汽车站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以最严举措把牢交通入口关。

10月12日一早,石胜炜就来到了重庆北站南广场汽车站,“汽车站很多外地来渝返渝人员,风险大,工作人员怎么可以脱掉手套呢?”巡查了一圈,细心的石胜炜很快发现有工作人员在帮助旅客填写信息时,因为戴着手套几乎无法操作手机,正准备脱掉手套。

经过协商,车站很快安排了一名工作人员,专门帮助旅客落实入渝“四即”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并在旁边配备免洗洗手液,随时进行消毒。

▲石胜炜(左)帮助驾驶员穿戴防护服

“对于我们来说,加班加点已经成为了常态。”石胜炜打趣说,由于工作繁忙,自己和爱人成为“周末夫妻”,“晚上我还要去翠云街道的临时管控区卡口值守,一直守到明天早上6点钟。”

▲晚上10点,石胜炜正在卡口值守

连日来,两江新区交管中心迅速启动运输保障应急预案,高效调度应急运力参与核酸标本转运工作,全力扛起应急运输保障责任,确保核酸检测样本转运工作顺利高效。

为确保核酸样本快速送到检测机构,交管中心结合新区核酸检测采样点分布,科学规划应急运输车辆和线路,专班人员不定期深入各个转运点、场进行现场督导,开展总结“复盘”工作,分析问题和症结,商讨解决措施,不断优化转运方案,提高转运效率,全力保障核酸检测工作高效推进。

记者 江亚蔓 冯恋 宋丹蕾 周舒曼 张婷婷

王予婷 彭丽桦 郭姝彧 雷彬 赵鹏

未标注图片由受访者或单位提供

总编:杜术林 | 副总编:张科

主编:付斯颖 操梅 | 编辑:杨力川

两江新区 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