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在贵州安龙县,一对夫妻将车停在了路中间,两个人大打出手,后来汽车滑动撞上了花坛,两个人还是没有停止。
后来,警察来处理,发现两个人都喝了酒,但是扭打在一起的原因竟然是因为教育问题。
网友们纷纷留言,“酒驾、打架,就这样的父母还争论教育问题呢?父母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
父母之间的冲突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所谓父母冲突,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父母之间的冲突。详细来讲,父母冲突就是因为意见不统一或是其他一些原因而产生的言语上的争执或身体上的攻击。
有研究也表明,父母之间的冲突对孩子的情绪、认知、人际关系、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甚至有人曾经说过,父母之间长久存在的冲突对于孩子的影响会比离异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因为父母冲突饱受痛苦。而这些孩子在描述家庭问题的时候,都会显得特别冷淡,仿佛在说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一样。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父母的问题似乎也没有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孩子还不是好好地生活着嘛。
事实却并非如此。就像是曾经有一个女孩子,父母虽然没有离婚,但是分居多年。她给我讲述了一段自己的经历。
有一次父母吵架,爸爸一把就把她抱起来站在阳台边上,然后对着孩子妈妈大喊:“你不要和我吵架!你要是再和我吵架,我就把她扔下去,让你后悔一辈子。”
一边说着,还一边往窗户边走。女孩儿在说起这段经历的时候大哭不止。等她情绪稳定了之后,她告诉我,“这是在我五岁时候发生的事情,我以为我早就已经忘记了,但是刚才在说的时候,我竟然有了和当初一样的恐惧和紧张,原来我都没有忘记。”
而这其实也就是她始终无法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的原因。因为从父母的身上,她不仅没有看到爱,反而看到了怨恨与威胁。这一切都让她无法完全地信任一个。
在家庭中,孩子往往是最无力、最脆弱的,他们需要父母无限的呵护与关注。只有在这样的精心养育下,孩子才会逐渐产生安全感,最终敢于面对自己的人生。
但是,如果父母之间就存在问题与冲突,家庭出现了问题,就很难养育出一个没有问题的孩子。父母带来的阴影会一直伴随着孩子,让孩子难以处理。即便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有了自我修复的能力,但是也很有可能他将终其一生与过去的阴影进行抗争,而这个抗争的过程也会让他伤痕累累。
父母出现冲突不可怕,但是要自己解决,不要让孩子来判断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爸爸妈妈当着孩子面吵架,然后问孩子:“你说谁错了?“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孩子的人生经验和阅历不足,父母之间的很多事情,孩子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他看到的只是父母在争吵,至于为什么、怎么办,孩子并不知道。更何况,老话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更别说仅仅是一个孩子了。
从感性的角度来看,爸爸和妈妈都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这个时候,非要让孩子站队,去说谁错了,孩子是很难抉择的。因为这样的选择就意味着让孩子与他认为错的一方站到对立面上,都是亲近的人,从情感上来说,支持谁都不是最好的结果。
父母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左右为难的同时,也会给孩子带来无尽的压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在离婚的时候,孩子不仅不会说和,反而会觉得早就该离婚了,就是因为孩子夹在中间,早就已经痛苦不堪。
虽然在一个家庭中,但是父母与孩子彼此之间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的问题要父母自己去解决,而不能将其转介到孩子身上。既因为孩子没有义务去处理,也因为孩子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父母要调整处理冲突的方式,这也是让孩子学习的机会
就像文章开始提到的那一对父母,他们开着车还会因为冲突而大打出手,可想而知,如果在家庭中,他们可能更加不避讳。
但是,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告诉孩子,要如何长大。哪怕是父母处理冲突的方式,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以后要如何处理冲突。
班杜拉有一个著名的社会行为理论,孩子会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学习这种行为方式,从而将其变成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父母采用消极的方式来处理方式,比如暴力解决或者争吵。
那么,孩子以后面对冲突的时候也会这么做;如果父母用积极的方式来处理冲突,那么孩子今后也会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冲突。
曾经有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少年趁母亲睡着,用锤子打破了母亲的头,导致母亲死亡。
一个少年竟然对自己的母亲下如此狠手,简直是不敢想象。经过调查发现,少年的母亲平时就比较强势,对孩子要求也比较严格。孩子的成绩也还不错,但是那段时间因为沉迷于打游戏,成绩有所下滑。
看到儿子这样,母亲就告诉孩子,“如果你再不好好学习,我就打死你的小狗”。孩子听到母亲这么说,也对她说:“你打死狗,我就打死你。“
之后,矛盾激化,母亲真的把小狗当场摔死了,而少年也做到了将母亲杀死。
这样的悲剧没有发生在父母之间,但是,不得不说,母亲的行为给孩子做了一个“示范”,当母亲忽视了孩子与宠物之间的情感,而作出过激行为的时候,孩子在愤怒与伤心之下,也复制了母亲的行为,酿成了惨剧。
无论是孩子还是母亲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有问题。在面对冲突的时候,父母一定要采取积极的处理方式。
不过,什么是积极的处理方式呢?其实很简单,评判的标准就是不再让冲突升级。
家是一个讲情而不仅仅是讲理的地方,所以父母不论发生着什么样的冲突,都不要大打出手,或者恶语相向,观点可以碰撞,问题可以沟通,但是就是别忘了要让爱在家庭中流动。
父母在出现冲突,彼此生气的时候,可以先不进行交流沟通,也不发表自己的看法,想办法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之后,等到情绪降下来了,再去认真思考下,导致争吵的矛盾点在哪里,而这个矛盾是否可以调和;
最后,两个人再坐在一起去聊一聊这件事情究竟要怎么办。
而且,如果可以的话,父母最好可以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处理。如果孩子回到家发现父母的状态不太对劲儿,父母也可以简单地和孩子讲一讲发生了什么,而父母又是如何解决的。
如果真的不可避免地在孩子面前争吵起来,父母也不要担心,但是事后我们要进行弥补。比如,对孩子说:“刚刚我们的状态调整得不太好,这么做是不对的。我们会尽量调整自己,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
与此同时,父母也要注意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将情绪迁怒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成为“替罪羊”。
斯科特·派克曾经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过,“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这样的话放在家庭中一样适用,父母不解决问题,父母就会成为孩子的问题,更会引发孩子的问题。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