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是一个非常炎热的武汉夏日,我们结束了7年多的恋爱长跑,领证结婚了。说起来,领证那天还闹了不小的笑话,在那个还不流行移动支付的年代,俩人只带够了领证的钱,却不够拍照拍视频的,幸得好友袁太白冒着烈日炎炎来拯救我俩。扯远了,说说求子故事吧。此处需解释,求子并非求儿子,是孩子,其实我们更希望能有个女儿。
婚后,因为我身体原因,一直用药,我们就商量着等药停了,过一段时间再要孩子,这一晃,就是两年。到了2017年,我们开始有意想怀孩子,可大姨妈每个月总能准时报到。
阶段一:抱着试试的心态做检查
2018年上半年,我们开始怀疑是否生育方面出现了问题,我们去了同济生殖中心做检查,检查结果,除了老公略有弱精,无其他问题。医生建议我们,回家自己再试试。这一试,差不多一年又过去了,我们还是没有好消息。
阶段二:想做试管心思已萌芽
2019年下半年,再也坐不住的我,开始怀疑是否我的输卵管堵塞,又跑到同济生殖中心,忍着疼痛做了输卵管造影。结果显示,输卵管并无堵塞。医生又建议说,输卵管造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你再自己回去试两个月吧。那时我们已经决定准备利用寒假时间去做试管。结果,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武汉,试管计划搁浅。
阶段三:试管之路漫漫无期
时间到了2020年6月,这时武汉疫情已经得到控制,各大医院也开始正常接诊。
6月30日,我们挂了专家号,再次驱车前往同济生殖中心,这次我们目的明确,做试管婴儿。看诊的专家也很干脆,询问基本情况后,同意给我们做试管。旁边的助理医生给我们一张流程单,让我们按照要求做检查,准备各项资料。
根据流程单,一楼分诊的护士小姐姐给我们开了厚厚一沓检查单,而且每个单子检查的时间、要求都不一样,我们回来花了不少时间研究、分类,定好每个检查的时间。鉴于检查项目繁多,又有时间段的限制(例如例假的第几天),我们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把所有检查做完。
7月24日,我们带着所有检查结果复印件,我们的结婚证、身份证去同济生殖中心签字、录入指纹。在签字的时候,我开玩笑说,上一次这么正式的俩人签字,还是5年前结婚呢。现在为了生孩子,我们又一起签字了。我要记住这个日子。签完了一堆单子,医生询问了俩人的基本情况,这下算正式开启了漫漫试管之旅。用同济生殖中心的话说,叫准入。
7月27日,挂了专家号,制定试管方案。看诊的专家是位老婆婆,态度很冷淡,或许人家见多识广,对我这种情况不屑多说。她淡淡的说,给你定的拮抗剂方案,下次例假第二天去二楼做B超。我一脸茫然的说,噢。其实心里根本不知道她说的是啥。或许老人家良心过意不去,在我一脸懵逼准备走的时候,她幽幽地加了一句:你的窦卵泡数很少,卵巢功能不好啊。你知道吧?我突然震住了,我之前的检查告诉我,我没有问题。突然说我的卵巢功能不好,有点懵。我立马回身询问。这一问,让我陷入了久久不安。老婆婆说,正常卵巢一般会有13、4个窦卵泡,你的两边加起来才6个。她又给我看了墙上,取卵数量与试管成功的概率分布图,一看我自己的情况,概率在30%左右。心里哇凉哇凉的。在我穷追不舍的询问下,她略带烦意地告诉我,窦卵泡就是基础卵泡的意思,促排只能是把你的窦卵泡催熟,不能增加数量,催熟几个,催熟后能取出几个,取出后能结合几个,结合后能养成几个,就不好说了。作为一个211的硕士毕业生,这点概率还是会算的:基础卵泡总共才6个,这一路过关斩将下来,最后还能成吗?我慌了,询问是否可以用药或者食疗增加基础卵泡?老婆婆淡然的说,没有办法。卵巢功能是不可逆的。就算你下个月可能卵泡会多一点,但也不会多很多,数量不会有大的变化。这是我第一次心情低落的走出生殖中心,后面还会有更多更多次。
8月6日,例假第二天。自从上次定了方案后,从未像这个月一样期待例假的报到,因为正式开始的标志就例假第二天的B超。不出所料,这个月的窦卵泡还是坚挺的保持在6个。B超室的医生说,看你之前检查的卵泡数也不多,那就这个月开始打针吧。这下算是真正开始了,用专业术语说,叫进周。从那天起,我也背起了保温袋,里面放着冰块和每天打针的药品。从6号-16号,他每天6点40起床做好早饭,喊我起床洗漱,随后带上早饭,驱车前往生殖中心打针,中间还需抽血、做B超以查看卵泡发育情况。不管怎样,这十一天每天上午都耗在了医院。有时候遇上堵车,心情确实烦闷。
后面再说一说,这是十一天的心情波动。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