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宫课堂”第三课推出不少科学小实验,这些实验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的极大兴趣,也引发了家长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70后妈妈:母女的纸杯“电话”
别看刘莉莉现在是历城六中的一名美术教师,回忆起上学时做实验的经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初二的一节物理课。
“初二刚学物理的时候,老师带了条方形的丝巾。他请一位留着齐耳短发的女同学坐在讲台凳子上,用丝巾蒙在她的头发上反复摩擦。等老师把丝巾拿起来的时候,女同学的头发都竖了起来,同学们惊呼一片。”刘莉莉说,当时她感觉自己的眼睛都不由自主地睁大了,脑子在飞速旋转,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正是这个实验,让刘莉莉喜欢上了物理。
晚上放学回到家,刘莉莉还在惦记着课堂上的实验。“丝巾摩擦可以产生静电,让头发竖起来,那还有什么其他方式也能产生静电呢?”刘莉莉看到了书桌上的本子,一下子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把一张纸撕成了细小的碎片,然后用袖口猛地来回摩擦衣服,再将衣袖凑近纸屑,竟然发现纸屑都飞到袖口上了。
“我当时兴奋极了,特别有成就感。”第二天,刘莉莉就把自己的这次探索告诉了物理老师,还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自己的实验过程,引得大家纷纷给她鼓掌。
毕业后,刘莉莉走上了教师岗位,虽然没有教授物理、化学等学科,但她还是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大胆鼓励学生们多观察、多思考,不拘泥于老师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大胆去尝试创新。
孩子上学之后,刘莉莉又重拾了求学时的爱好。课堂上老师让做的实验,让观察的东西,刘莉莉都会陪着孩子认认真真完成,有时候娘俩还会一起动手,来一次亲密无间的合作。“现在家里还保留着一个用纸杯做的电话机。一条线,两个纸杯,连接起了一个简易的电话,孩子用它乐此不疲地给爷爷、奶奶‘打电话’。”刘莉莉告诉记者,亲子实验不仅增强了孩子的科学探索欲,也让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更融洽。(记者 朱晓燕)
80后妈妈:“彩虹泡泡水”折射出童年

桃子跟随着宇航员陈冬的讲解,观察那三根粗细不同的水管是如何大显神威的。在没有重力作用的束缚下,橙色的水流在最细的水管中快速上升,充满管体。“妈妈,这毛细效应实验真有意思。”桃子说完,拉着我继续专注地往下看。
“天宫课堂”总是能带来惊喜和收获。看完后,我和桃子一起也做了个张力实验—彩虹泡泡水。桃子跟着我的要求,按照4:4:2的比例准备好材料:水、洗洁精和绵白糖。在勾兑时,桃子问我为什么要这样搭配。我骄傲地告诉他,这是妈妈小时候无数次实验得出的泡泡水“黄金”比例。
搅拌均匀,桃子用吸管吹出了好多泡泡,灯光下显现出彩虹般的颜色。吹了一会,桃子放下道具,在记事板上写下:1.为什么不破?2.加粉色牙膏会不会出现粉色泡泡?3.用不同形状的泡泡器会出现不同形状的泡泡吗?4.比妈妈更厉害的“钻石”比例是什么?这是桃子从二年级上科学课以来养成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了“十万个为什么”。
我给桃子解释,泡泡不破是泡泡水的表面张力作用,其中的分子相互吸引、紧紧拥抱,而绵白糖的作用就是增加拥抱时间(黏性),使泡泡表面张力更大,可以吹更大且不破。桃子又去实验了粉色的牙膏,泡泡还是透明的、边缘有一点粉色,但在灯光下还是呈彩虹色。我解释道,这是光的折射作用,灯光或者阳光从不同角度射进泡泡,反射出来的光线不同,颜色也就不一样,看上去五彩斑斓。我们又去小店买了星星状的、方形的、三角形的泡泡器,吹出来的都是圆形,这同样是表面张力作用。至于“钻石”比例,在桃子的不断实验下,变成了增加牙膏之后的4:4: 2:1,小红豆大小的牙膏就可以让泡泡更坚固,很有成就感。
还记得我小时候,科学启蒙是在小学三年级,那时老师会在课堂发材料包或者让带各种不同的道具,而这些也成了同学们课上课下的玩具,也让我们对科学的概念懵懵懂懂。而现在,学校从一年级就有了自然科学课程,孩子们天生的好奇心不断被老师引导。学校实验室,以及科技馆、博物馆里的很多活动让科学随处可见,激发着孩子们探究世界的欲望和兴趣。我也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看到了孩子们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潜力,看到了孩子们正慢慢地成为更好的自己。(济南市天桥区宝华小学二年级一班李俊烨妈妈王倩)
90后妈妈:静电的“热情”无处不在

“回忆起曾经做过的科学小实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静电实验。”90后家长张希蒙说,静电无处不在,尤其到了冬天脱毛衣的时候,随时都能感受到静电的“热情”。“后来在一次课堂上,老师讲到了静电实验,大家都觉得挺有意思,我还跟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研究了很久。”张希蒙说。
相比于其他实验,静电实验有着极高的成功率,比如,将套头毛衣脱下来,头发就会因为静电而竖立起来;比如脱掉外套后去洗手,手刚碰到金属龙头,就会啪的一声被电到;再比如,用干燥的手去拿塑料袋,塑料袋也会吸附在手上。“后来我们知道,物体在接触、摩擦时会导致物体上的正负电跑来跑去,形成不平衡的状态,就产生了静电。”张希蒙说,小时候做过实验后,他和小伙伴们也得知:冬天在脱毛衣之前,可以先用金属材质的物品伸进毛衣里刷几下,或是在开门前用钥匙触碰金属门把一下,都能够平衡正负电,使其恢复不导电状态;另外,有湿气的环境或物品也不易产生静电。现在,张希蒙也会经常与儿子一起探索这些生活中的小实验,这也为亲子时光增添了一抹科学色彩。(记者 韩晓凤)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