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球最佳智慧医院排行榜,中国为何零上榜?
别人家的智慧化是怎么做的?
日前,美国《新闻周刊》发布“全球最佳智慧医院(2023)”排行榜。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家医疗机构榜上有名。
Top3得主都是美国医院。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的梅奥诊所蝉联冠军。麻省总医院取代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位居全球第二。而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较上一年度,下降一位,居全球第三。
以色列舍巴医疗中心、印度古尔冈富通纪念研究所和韩国三星医疗中心是排名最靠前的亚洲医院,分列全球第13位、第29位和第30位。
图片说明:截图来源于NewsWeek
上榜医院赢在哪儿?
“新冠大流行加速医疗智慧化、信息化趋势。”《新闻周刊》称。
有数据显示,2022年度全球医疗保健中人工智能系统(AI)的市场估值达60亿欧元。到2026年,“智慧医院”相关技术、工具的市场规模,将激增至830亿美元。
推动这一市场发展的,是不断增长的老龄化人口,患者对高品质医疗服务的期许,以及医院控费的巨大压力。
《新闻周刊》称,各国医院都有强烈的紧迫感。它们需要提供有效的远程医疗服务,使用实时数据、快速高效地分配人力等资源,在需求高峰期监控患者在护理路径上的变化。“技术是医院实现上述目标的最佳途径,甚至可能是唯一途径。”
该刊还表示,“更智能”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差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色列舍巴医疗中心在电子功能、机器人辅助等方面,表现突出并获评上榜。该院将相关技术用于“居家康复”。这既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出院,还能降低医院在康复等方面的成本投入。
柏林夏里特医学院是德国著名的公立大学医院,也是欧洲最大的医院之一。该院研发的AI 影像系统只需读取一张照片,就能在几秒钟内识别出歌舞伎综合征等罕见病。
法国最古老的医疗机构之一、斯特拉斯堡民用医院正在布署“智能手术室”。它配有先进的成像技术,可以在术前“数字克隆”患者,即建立全角度的3D解剖图像,用来模拟、规划手术路径,预测风险因素。
法国Moorfields眼科专科医院集成物联网解决方案,以改善室内气候(温度、湿度和颗粒物)等,确保员工和患者健康。
丹麦南部多家医院合作,整合当地28万余名患者病历,开发监测感染风险的AI,从各层级检视与确认感染途径。它们还联手开发出住院患者泌尿系感染风险模型,使南部大区的院内泌尿系感染量减少33%。
为啥没有中国?
这是《新闻周刊》连续第二年与知名互联网数据研究公司Statista合作,推出此类评选。
相较于上一年度,本届参选医院的数量翻番。但连续两年,没有中国医院上榜。这或源于推荐人限制、评价体系差异,以及案头研究难以获取。
据《新闻周刊》介绍,本年度评选贯穿今年六七月,收集有效投票超4000份。
本年度评选过程和上年度相似,排名基于3个主要步骤,且缺一不可:
第一,在线提名、投票:通过电子邮件,邀请数千名了解“智慧医院”的医院管理者和医疗从业人员。
受邀者需要基于五大类别的先进技术应用和效果,给医院投票。包括电子功能(电子病历系统和健康档案等)、远程医疗、数字影像、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辅助技术。
此外,受邀者不得推荐自己供职的医疗机构。国际推荐的权重高于本国推荐。
第二,国际在线调查:评估被提名机构的数字技术实施和使用情况,邀请首席数字官、信息官或高级管理人员复评。
第三,案头研究:邀请专业人员通过文献检索等方式,对每家被提名机构进行案头研究,以验证成就。
梅奥再领风骚
今年3月至今,《新闻周刊》已发布3份全球性医疗排行榜,梅奥诊所斩获颇丰。
除“最佳智慧医院”第一名外,梅奥诊所还获评“全球最佳医院(2022)”第一名。
此外,《新闻周刊》“全球最佳专科医院(2023)”共有11个专科榜单。梅奥诊所在10份榜单上排入前五,并拿下内分泌、神经病学、神外、胃肠病、肺病医学和泌尿医学等6个第一。
根据业界分析,不管是远程医疗、居家康复、电子病历和人工智能建设,梅奥诊所都走在行业前列。
2021年5月,梅奥诊所推出针对新冠高危患者的远程医疗平台。相关患者居家即可获得慢性病恶化照护、急诊医学、癌症照护、影像医学、新冠肺炎急症照护、输液等医疗服务,不用冒险到医院“人挤人”。
同年底,梅奥使用AI,学习40多万人次就诊记录,建立“血液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减少1/3的异体输血,缩短15%的住院时间,显著减少卒中、静脉血栓形成或紧急呼吸问题等严重住院事件。
梅奥诊所曾在两个院区试点这一系统,每年节省医疗开支达700万美元。
参考文献:
[1]Worlds Best Smart Hospitals 2023.NewsWeek
[2]Worlds Best Specialized Hospitals 2023.NewsWeek
来源:医学界
作者:燕小六
校对:臧恒佳
责编:宋昆仑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