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试管婴儿哪里最好(焦点|农业股集体上扬!“种中茅台”净利大增1600%,机构持续加仓)

第三方分享代码
admin 3年前 (2022-10-25) 武汉试管婴儿 71 0

原标题:焦点|农业股集体上扬!“种中茅台”净利大增1600%,机构持续加仓

【摘要】“种中茅台”农发种业率先披露了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其归母净利润增长了1603.54%,同比扭亏为盈。

10月17日,农业种植板块震荡拉升,盘中最高触及1.25%的涨幅。截至收盘,同花顺农业种植板块收涨1.14%。

其中,天禾股份(002999.SZ)、辉丰股份(002496.SZ)涨停,大北农(002385.SZ)、农发种业(600313.SH)、隆平高科(000998.SZ)、登海种业(002041.SZ)、万辰生物(300972.SZ)、苏垦农发(601952.SH)等跟涨,板块内超30只股票飘红。

农业板块为何频频活跃?

今年上半年,受极端天气、俄乌冲突、经济压力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国际粮食市场风云突变,国际粮价屡创新高。二季度见顶后,粮食价格近来持续回落,不过仍然高于去年。

眼下,全国秋收进度过半,进入收获高峰期。在10月17日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粮食和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丛亮表示,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做到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里面主要装中国粮。

同济新农村研究院副研究员孙文华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进入全面乡村振兴,我国的农业科技领域必将成为社会投资的蓝海。“农发种业、隆平高科等属于种业企业,在全面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业科技股尤为看好。”

农业种植板块二级市场表现亮眼

今年上半年,受极端天气、俄乌冲突、经济压力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国际粮食市场风云突变,国际粮价屡创新高。二季度见顶后,粮食价格近来持续回落,不过仍然高于去年。

10月13日,在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世界粮食计划署还发出警告称,随着全球粮食危机持续加深,世界可能再次面临创纪录的饥饿年,海外粮食安全处在高风险之中。

而从今年3、4月份开始,农业种植板块就已经开始走强。根据Choice数据,种植业(申万)指数从2022年3月15日到4月20日的区间内,累计涨幅达16.51%。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10月17日,同花顺农业种植板块收涨1.14%。其中,天禾股份、辉丰股份涨停,大北农、农发种业、隆平高科、登海种业、万辰生物、苏垦农发等跟涨,板块内超30只股票飘红。

图片来源:同花顺

其中,“种中茅台”农发种业率先披露了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农发种业主要业务是农作物种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种业的核心产品是玉米、小麦和水稻种子。

前三季度,农发种业实现营业收入38.03亿元,同比增长35.62%;归母净利润7192.88万元,相比于上年同期的亏损478.4万元,增长了1603.54%,同比扭亏为盈。

其三季报还显示,机构也在持续加仓。今年第三季度,华夏银行的万家瑞隆混合基金成为农发种业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持有439.44万股;中国建设银行的银华同力精选混合增持农发种业121万股后,目前持股数量为900万股。

天禾股份则在10月17日迎来了连续第3个涨停板。截至收盘,天禾股份报8.75元/股,换手率38.84%,成交金额6.75亿元,总市值达30.41亿元。自10月14日开始的三个交易日期间,天禾股份累计上涨33.18%,累计换手率为85.09%。

针对二级市场的亮眼表现,时代财经10月17日致电天禾股份证券部,其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二级市场表现好我们也很开心,具体什么原因导致(股票)涨我们不清楚。”

天禾股份主营业务是从事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销售并提供专业农技服务。公司曾在互动平台表示,其子公司广东科农蔬菜种业有限公司从事蔬菜种子研究、繁育及销售推广工作,是一家种子科技公司。

不过,该工作人员表示,蔬果种子培育业务目前不属于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于化肥和农药。“公司目前主要还是专注在农资的销售,涉及到种植、现代农业的业务我们也有在探索,具体方向还是会参考国家政策和市场的接受程度。”

对于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三季度业绩情况,其工作人员表示,会按照计划的三季报披露时间公布。

后市投资价值如何?

农业股走强或与小麦、玉米等粮食价格的上涨有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CPI同比上涨2.8%,其中,粮食价格上涨3.6%,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还公布了2023年最低小麦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7元。

进入10月,秋粮上市,但由于近期气温骤降,加上雨天小麦上市量少,厂家也连续上调小麦进厂价格。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预计四季度国内小麦市场价格,依旧会持续保持稳中偏强的态势。

随着秋粮上市,市场的重心也渐渐转移到了玉米的身上。“目前看来,国内玉米价格处在比较乐观的位置,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玉米倒伏现象严重,再加上化肥等种地成本增加,以及生猪饲料需求等综合作用下,预计玉米价格下降的力度空间不会很大。”袁帅说。

那么,农业种植板块后市前景如何?

10月17日,孙文华向时代财经表示,随着我国进入全面乡村振兴,我国的农业科技领域必将成为社会投资的蓝海。“农发种业、隆平高科等属于种业企业,在全面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业科技股尤为看好。”

某金融机构研究员也向时代财经表示,当下全球能源、粮食危机持续,加之政策支持,有助于提振农业种植相关板块、产业链的景气度与盈利表现。

不过,农业种植行业依然存有周期性风险。

袁帅表示,多变气候带来的各种无法控制的灾害,会影响农业产能的变化,这也将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上行和下行的波动。

另外,袁帅还补充道,由于我国的玉米消费主要是用作生猪饲料,按照猪周期的规律来看,每当市场猪肉价格上行的时候,玉米的市场价格往往是呈现下跌走势。

“综合当前各项因素来看,接下来国内四季度的猪肉价格可能依旧会有所波动,涨跌相伴,不过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对玉米的价格影响波动也不会很大。”袁帅说。(以上来源:时代财经 记者:张昕迎 新社汇·全媒体矩阵转载发布)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表示,农业行业周期性一般是由自然和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因为农业的产能伴随着增产和减产的客观现象,从而导致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也呈现出上行和下行的波动。农业的种养殖因无法控制的多变气候带来的各种灾害,进而影响农业产值变化,对农业经济周期的发生有显著的影响,而社会经济因素,往往与政策这种转换性和驱动性息息相关,政策的介入,内生上将调整生产关系,外驱上将引动物流、资金流的变化。

农业行业周期性表现就体现在其自身的不稳定性,情况形式不同,采取的调控手段措施也不尽相同,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保证农业经济的持续和正向发展。

我个人认为,农业的根本推动力是来自于需求力。支农惠农各项政策和手段,如果只关注于补贴和价格支持,对农业行业的长期发展并不是利好的。规范产业生产和提振产业需求的政策,双轮驱动,双举并行才是长治久安之策。

随着秋粮上市,市场的重心也渐渐转移到了玉米的身上,对四季度农产品价格的变化趋势分析,目前,供需采购高峰期逐步来临,玉米已经开始大量上市,但是当下各地的成交价格较为不稳定,据了解,华东、华北、东北地区的玉米市场价格目前正处在上涨局面,而华中、西北、西南、华南地区的玉米价格却出现了小幅下跌的情况,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从总体全局整体来看玉米总体的价格呈现上涨趋势。

我认为,目前看来,国内玉米价格处在了比较乐观的局面,伴随着新季玉米大量持续上市后,国内玉米价格,将面临一定的回调局面,但是受到供需转变,还有市场通胀压力反作用下,还有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来自玉米的减产所促使,今年,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大面积干旱,导致所有粮食产量均出现下滑;而东北地区则是受到内涝的影响,玉米倒伏现象严重,另外就是今年的物价上涨,种地成本增加,特别是前期的化肥价格增长,以及养殖饲料需求等综合作用下,玉米价格预计降幅的力度空间不会很大。

我国的玉米消费主要是用作饲料,另外还有一部分深加工的使用玉米饲料消费,大概占整个消费总量的60%。按照猪周期的规律来看,每当市场猪肉价格上行的时候,玉米的市场价格往往是呈现下跌走势。就综合当前各项因素来看,在接下来的阶段,国内四季度的猪肉价格可能依旧会有所波动,涨跌相伴,但不具备大幅波动的可能,所以对玉米的价格影响波动也不会很大。

对于小麦,我认为形式将是稳中偏强。进入10月,秋粮上市,但是近期气温骤降,加上雨天小麦上市量少,厂家连续大幅上调小麦进厂价格,目前市场形式来看,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没有明显逆转,再者,政策对市场的引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前不久,国家刚刚公布了2023年最低小麦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7元,比去年提高了2分。所以综合来看,预计四季度国内小麦市场价格依旧会持续保持较为稳中偏强的态势,但是由于个别区域供需不均衡也或将导致区域行情走势各异,波动反复。

图片来源:网络

发展农业经济,掌握农业行业周期性规律,并加以利用是十分重要的。

立足当前农业农村新形势新要求,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国家乡村振兴局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的重点产业有,现代种养业、现代种业、乡村富民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新型服务业、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村创业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对外合作等领域。要扩大农业农村投资建设,就需要做好政府牵头的统筹规划设计,因时而动、识变应变,实事求是,要狠抓资金执行进度,细化项目实施方案,加强绩效管理和投资监管,确保项目资金规范高效安全使用,发挥出资金的最大效能,起到推动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的切实效力。

农业是我国立国的根本,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与亿万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波动可能会引发国民经济周期性波动。因此,要让农业稳民心、安天下,农业保险就要强农、惠农、富农,努力成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稳定农民收入的得力金融工具。近年持续发展的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也是涉农企业和农民规避价格风险、保障收益的有效金融工具。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服务机构少,风险保障水平偏低,与农业市场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不符,农业保险供需失衡的现象值得关注。这也意味着,推动农业保险执行落地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支持。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切实发挥财政政策的引领保障作用,同时强化监督管理力度以保障农业保险补贴落实到位。

当前,金融活水要下沉,要创新推行“复耕复种贷”等助农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要与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专项种粮补助政策,引导各类新型农业主体参与撂荒地复耕复种。银行业要做好纽带,一端要对接种植大户、合作社,为其授信和解除资金压力,一端也要对接加工、流通、销售龙头企业,推进“点对点”“订单农业”“供销托底”,实现共建共赢。

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我认为非常核心的就是要打通供应链掣肘壁垒,实现农村和城(镇)市间双向畅通。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供应链条长、产品上行困难,既减少了农户利润,又增加了消费者负担,一直是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严重制约着农产品流通,造成农产品多层次批发,流通成本高,农户利润低,商品价格高,还常面临农产品“卖难、卖贱”等风险。产品流通一方连接着种养殖端,也就是农户切身利益,一方连接着消费端,消费者的根本直接需求,我认为地方政府还有相关核心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应该充分发挥优势和整合力量,通过构建供需调控中间桥梁,以农产品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配套组合,通过产业数字化手段,创新供销业务模式优化供需关系,拉进城乡之间的阶层,利用好供给侧,实现推进产品源头端品牌化、市场化、工业化转变,供应链上下游端由传统的经销商模式向服务商转变,构建场景化、垂直化、细分化、数字化的消费场景,让乡村地区的产品真正流动起来,打造高效畅通的村城间产品供应链,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市场经营性的全链条联动,推动乡村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全国大市场。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有效参与到乡村振兴过程中,同时找到消费帮扶的利益连接点,让农民们获得“销售的渠道”,让广大消费者获得“有品质保证”的产品。打好“优”字牌,积极运用互联网,将乡村地区特色产品推向市场前沿,推进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质量把控机制和优质产品遴选机制,严把关,真正做到以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形成持续的消费效应,实现普惠民生,共同富裕的目标。

袁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