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宁:男,1959年2月生,遗传生殖医学专家,重庆市首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于1983年9月进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工作,现为主任医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重庆市遗传与生殖研究所负责人,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
△黄国宁在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现场
8月21日中午12点,位于渝北区冉家坝的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遗传与生殖研究所门诊接诊室里,刚刚获得“白求恩奖章”的黄国宁给他当天上午的最后一位病人看完诊。
黄国宁是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最出名的辅助生殖专家,还是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的副院长,下午还有个会议他要去。除了每周一周二固定给病人看门诊,黄国宁大部分的时间头投入到了辅助生殖医学的研究和行政工作上。
△黄国宁细心为患者讲解病情
获白求恩奖章,“要走的路还很长”
“这种荣誉落在头上,压力太大了!”虽然已经从北京领完奖章,但荣誉给他带来最大的感受仍是沉重的压力。从7月下旬 “白求恩奖章”拟获奖名单在网上公示开始,这种压力就没有离开过黄国宁,并在上周四北京的表彰大会上达到峰值。
就在上周六,黄国宁在微信上接到一个微信好友的祝贺,说是在报纸上看到了他获奖的消息,“我们以前都不怎么熟悉,因为这个事儿,就又开始重新关注我。”
△黄国宁接受上游新闻专访,旁边是他刚刚获得的白求恩奖章
“以后,你就不仅仅单纯是一个医院里的医生、一个研究人员了,要接受来自整个社会的监督,要想着自己的奉献对不对得起这份荣誉。”黄国宁说,自己从医的目标,一直都是 “做一个纯粹的人”,这份荣誉让他觉得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 。
用越来越好的技术让那些无法孕育孩子的家庭圆梦。这是黄国宁从医30多年来为自己“做一个纯粹的人”这个理念做出的不懈努力,但这条路的开始,有一些戏剧性。
1983年,24岁的黄国宁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就业意愿填了三个,第一个是神经内科,最后一个是妇产科,“当时重庆几乎没有男妇产科医生,领导一看我志愿,直接就让我来了妇幼。”
培育出西南首例试管婴儿
上世纪90年代,国内少数几个城市开始进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研究。
1996年,当了十三年妇产科医生的黄国宁,和院内另外几名同事在台湾专家的帮助下,成立遗传生殖研究所,开始探索这项技术。从那时起,黄国宁就开始了对辅助生殖技术20年不间断的开拓。
“最难的不是设备,是技术,那个时候真的是没日没夜的学。”黄国宁记得,1997年,成功培养出西南地区首例试管婴儿后,为了学习当时最先进的冷冻胚胎技术,他只身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学习,两年时间学成后,立马回到重庆在研究所内将所学的每一项细节教给同事。
也是在那两年,为了能将“单精子卵细胞内显微注射”技术练到最好,使临床中的失误更小,黄国宁带着同事们白天工作,晚上就在实验室用废掉的卵子做练习,“你想,要把精子注射进卵子还不破坏卵子结构,多难,一个卵子直径才150微米。但那会儿不觉得难,就觉得想练好。”
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黄国宁和研究所的同事终于熟练了这项技术。
多年来,在黄国宁的带领下,重庆市遗传生殖研究所的研究时刻关注着患者的需求。2000年左右,研究发现空气污染物中有许多挥发性化合物都对胚胎有影响,重庆市遗传生殖研究所开始着手研究空气质量改善系统,在现在已经有了显著成果。
目前,黄国宁和遗传生殖研究所正在研究的项目,则是采用计算机胚胎实时图像分析,这项研究可以使医生增加挑选优质胚胎的几率。重庆市遗传生殖研究所是国内最先对胚胎呼吸率监测进行研究的机构
“我们要做的,就是增加这些患者的成功率,这样既可以让他们的身体少受折腾,也可以早日实现有孩子的愿望。”
△黄国宁向上游新闻记者回忆自己的研究历程
为患者减免费用
因为黄国宁是全国著名的生殖医学专家,妇幼保健院几乎每天都有全国甚至国外慕名而来的患者。虽然只在周一周二值门诊,但他经常时不时到门诊转转,“这个病人门诊费就免了吧。”“这个你看看,检查的钱能少点就少点。”遇到看起来家庭条件不好的病人,同事们总能听到黄国宁附在自己耳边小声的叮嘱,“他说这些话从不让患者听见,说完就继续巡查。”
目前,妇幼保健院每个月都会给部分家庭贫困患者减免费用,累积的减免费用已达80多万元。这个政策就是黄国宁提出来的。“很多病人花光自己所有的积蓄,四处求医就为了想要个孩子,最后找到我们,我觉得当医生还是要把病人看成最重的。”
黄国宁对病人的细心,在妇幼保健院的同事里人尽皆知,遗传与生殖研究所有一个他定下来的规定:注射的时候,房间里只能有护士和被注射患者两个人。这是黄国宁一次巡查时定下的规矩,那一次,看见注射室里一个护士同时给两个病人注射,旁边还等着好几个其他病人,黄国宁立刻把其他人都请了出去,并定下了这条规矩,“你打针的时候,别人盯着你看,你舒服不?”
“要对得起这个职业”
“不是陪他去北京的同事发了朋友圈,我们都不知道他得奖了!”直到现在,遗传与生殖研究所的同事们,还没有从黄国宁嘴里听到过关于“白求恩奖章”的一句话。不过,黄国宁低调惯了,同事们也不和他主动提,“我们还是觉得比起领导,他更像比较严厉的老师。”
重庆市遗传与生殖研究所副主任医师陈巧丽已经和黄国宁共事十八年。严格、拼命是她对黄国宁最深的印象。“我第一次见到他,他就在办公室输液,一边输液还一边看文献。”
这么多年,只要不出差不开会,黄国宁绝对是最早到研究所的人之一,“我们有时候都不晓得他回家没有,前一天加班我们走了他还没走,第二天七点多到他已经到了。”
陈巧丽一度觉得黄国宁有些严苛,刚进研究所那几年,研究人员们自己打扫研究室,黄国宁会用白色的医用纱布去擦拭已经打扫完的地方,有一点灰就会挨说。“但是他也这么要求自己。”
慢慢的,随着自己也成了独当一面的医生,陈巧丽开始懂得了黄国宁。“因为试管婴儿的各个阶段,对卫生的要求都极高,这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我们负责。”而在那些加班时黄国宁专门买来的小点心上、在黄国宁亲自给自己推荐的医学专著上,陈巧丽也感受到这位严师背后的细心。
“他最近几年太累了,真的是看得出来的累。”
这是好几位同事对黄国宁的担心。作为国内最著名的生殖医学专家之一,现在的他经常需要全国参加会议、教学、研究、学习。作为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的的副院长,他需要把工作扩大到全院,而作为遗传与生殖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他还要带着团队做最前沿的研究。
面对同事们的心疼,黄国宁说,“要对得起这个职业,对得起这份荣誉,要做个纯粹的人。”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摄影 苑铁力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