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供卵自怀(康红舒:父亲追思)

第三方分享代码
admin 3年前 (2022-10-26) 武汉试管婴儿 65 0

原标题:康红舒:父亲追思

【康红舒专栏】

父亲追思

原创作者|康红舒

一直以为父亲很平凡,从来都没有想过要为父亲写点什么。

可当听到父亲突然离世的消息,我一下子就懵了,心口瞬间堵塞,眼泪夺眶而出。

2022年10月9日凌晨两点二十分,年迈的父亲因中风、脑梗和衰竭溘然而逝,连一句告别的话都没留下。

当我匆匆赶回时,父亲已穿戴好寿帽、寿衣和寿鞋,安然地躺在灵堂上。望着枯瘦的父亲,我双膝跪下,嚎啕大哭:“伯啊,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呢?”

哥哥和弟弟也泪流满面。

父亲紧闭着双眼,他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灵堂前,香烛焚燃;寿木下,长明灯闪亮。

家父康烈家(大伯康烈忠、二伯康烈厚、三伯康烈传,取意忠厚传家),1942年人,享年80岁,一辈子都生活在康家湾。

生前父亲身体一直很好,平时连个感冒发烧都没有。去年正月初七我们给他办了80寿宴,亲戚和堂兄弟们都说他至少要再活个上十年。

2022年9月19日,天气有些热,父亲闲着无事,想着湾里修路时挖机把两棵树挖到塘埂上有好几天了,就想去把枝丫砍下来做柴禾,一直忙到中午一点多才回来。结果他一回到家,坐到靠房门的小凳上时,一下子头发晕,身子就栽了下来,头撞在门上,起不来了。

母亲赶紧去拉,没拉动,又连忙喊村里人过来帮忙,才把父亲扶到堂屋的沙发上。村支书知道后,又第一时间联系了我哥(他在镇政府工作)。

我哥就叫医院的车把父亲接到医院。

一检查,结果很严重。中风、脑梗、腰上骨头还摔断了两根。医生说,可能因中暑,引起头晕,再一摔,引发了各种问题。父亲一直闭着眼,不能说话,脚也不能动,意识模糊。在医院住了上十天,医生找到我哥说,老人年龄大了,治疗没什么效果,建议办理出院。

没办法,我哥又叫医院的救护专车把父亲送回家。

国庆节,我匆匆赶回。看到父亲躺在床上,心里非常难受。那几天,和哥哥弟弟轮流陪在父亲跟前,给他小心翼翼地擦洗,翻身,喂饭……

父亲依旧闭着眼,不说话,也不动,好在他每顿还能吃个半碗饭。

国庆节后,叮嘱护工一定要细心照顾后,我就启程去上班了。

没想到,10月9日凌晨,前后只20天,父亲就撒手而去了。

父亲幼年命运非常坎坷。

父亲兄弟四个,他排老幺。四兄弟从小随着爷爷奶奶四处行医。然天有不测风云,在父亲三岁时奶奶在湖南韶阳突然过世。幼年丧母,小孩子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在悲痛中办完丧事后,爷爷就带着父亲四兄弟回到康家湾,交给几个堂叔父,就到云南行医去了(后来在那里又成了家,有了五父和六父)。

可当时堂叔父们家里都很穷困,孩子也多,根本照顾不了他们。那一年,大伯才十二岁,二伯九岁,三伯七岁,父亲才三岁。兄弟四个孤苦无依,先把家里能吃的都吃了,包括一点米、黄豆,还有糠麸。最后翻遍家里,实在找不到可以吃的了。没有办法,总不能等着饿死,兄弟四个抱头大哭,只能各自谋生。大伯去了武汉,二伯过继到别人家。而父亲和三伯太小,不能自己生活,在万般无奈之下,兄弟二人只能四处乞讨。在那段日子里,他们什么都遭遇过。白眼、呵斥,被恶狗追咬,当然也遇到不少好心人;在那段日子里,别人给什么就吃什么,不给就只有挨饿,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候要饭走远了,走累了,还忘记回家的路,半夜又冷又饿又累,就只能在路边找个草堆睡觉。冬天的寒风呼呼地吹着,兄弟二人瑟瑟发抖,他们小手小脚冻坏了,袜子和肉都粘在了一起,后来只能用剪刀慢慢剪开。

日子慢慢度着,也许老天保佑,父亲竟然顽强地活了下来(村里的一位奶奶说他是猫狗命)。

父亲没上过学,但却聪明能干。

在十几岁的时候,我四爷把他安排进了村厂做事(三伯到矿山去了)。

那时候,他年龄小,什么都不懂。刚开始在厂里打打杂。父亲很是勤快,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什么活都抢着干,什么事都跟着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没有人来管你。厂里的人都说:“这个伢不错,挺能干!”

父亲确实挺能干的。

在日常生活中,他自己洗衣做饭,缝补衣服,料理家务,样样熟练;在生产小队,他犁田打耙,插秧割谷,捉鱼摸虾,事事在行;在厂里,开拖拉机,杀猪,打榨,脱谷,抽水,件件精通。

1964年,农业学大寨席卷各地。父亲作为我们村第一人被派到黄石学习开东方红大功率拖拉机。回来后,他迅速投入到火热的农业开垦建设中。十里八村就常常看到父亲开着高大的东方红大功率拖拉机在广袤的田野中耕耘;每年插秧季节,正是用水的高峰期,父亲就常常一个多月住在大河边的抽水机站,日夜抽水。机器轰鸣着,河里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各村的稻田。

每年的丰收季节,大家都兴高采烈。

父亲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他因此更加乐此不疲。

1965年,父亲经人介绍和母亲喜结良缘。

高兴之余,问题随之而来。

父亲是寄居在别人家结婚的,但时间稍长就待不下去。

可父亲一穷二白,没有房子,没有锅碗瓢盆,没有镐把扫帚。哪里住,哪里吃?父母亲一筹莫展。

这个时候,大姥姥闻讯赶来,她带着一二十个人早出晚归,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给父母修建了房子,添置了一些家具和用品,父母才算安顿了下来。

从此,父亲和母亲起早贪黑,面朝黄土背朝天,艰辛地经营着小家庭。

1967年冬,大儿子出生。那一天,父亲一直笑得合不拢嘴,天没亮就去挑水,脚步走得飞快,连挑三趟,把水缸加得满满的。

几年后,二儿子和三儿子相继出生。

父亲干得更有劲了,一家人过着清贫而快乐的日子。

父亲一生勤劳俭朴。

从小孤苦无依,尝遍艰辛,早早就为生活而奔波;稍大后,就在生产队里放牛,种豆,插秧,割谷,除草,为了多挣工分,他从没落一天;大集体里,修水库,建沟渠,睡在大坝上,吃在工地里,他总是很积极。

结婚生子后,身无片瓦的他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

从小时候记事起,父亲总是早出晚归。天不亮就起床,天黑了才回家。田里,地里,庄稼,水源,都牵系着他的心,一刻不闲。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总是晒得黝黑,裤腿总卷着,脚上裹着泥浆。

可就是这样勤耕苦作,在那个劳动力一年300多斤谷子,每月二两油的时代,全家人还是吃不饱饭。那个时候,肚子总是感觉饿,菜总是没有油,一年里除了过年是见不到肉的。记得有一次哥哥早上起来上学炒饭放了点油,结果还挨了打(家里太穷,油也只有那么多,用了就没有了)。

为了贴补家用,为了让我们好过点,父亲常常到二十几里路外的大山里去砍柴或帮别人家干活来置换点东西,闲时到山上采点蘑菇,在沟里摸鱼,别人找不到摸不到他总能找到抓到。

我清楚地记得,每逢晚上下大雨的时候,父亲就会出去打鱼捞虾。

他穿着簑衣,乘着朦胧的夜色轻手轻脚走到塘边,一般会选塘角或有草的地方,把两个竹竿蹭在肚皮上,用竹竿把鱼网使劲一撒,等鱼网沉下水底,就赶紧把两根竹竿交叉着打水,把鱼赶到网里,然后就两手用劲,肚子向前挺,把鱼网提起来。父亲基本不空网,越是闪电,越是雨大,他越要去打鱼,每次都满载而归。有几次半夜,我听到父亲打鱼回来,就爬起来一看,盆子里满满的,而父亲浑身都湿透了,疲惫不已。

打鱼捞虾我是很佩服他的,长大后我曾试着驮网去打过两次,特别费力,而且不是网没撒好,就是赶不进鱼,无功而返。

1978年分田到户后,父亲忙得更起劲了,没日没夜。田耕得很平整,地弄得很稀松,庄稼长势喜人,可父亲还是要每天去看看,有草就赶紧拔掉,缺水就赶紧上水,缺苗就赶紧补苗。他一天到黑就在田间地头,小心地侍弄。当阳光灼烫着他,当扁担压弯着他,当汗水渗透了衣服,当劳累侵袭着身体,父亲依然坚韧地奔忙,从没歇过。

终于,全家人可以吃饱饭了。

但父亲一直非常节俭。

在我们小的时候,他长年就只有一两件衣服,补丁摞补丁;长年粗茶淡饭,吃过的碗干干净净,不留一颗饭粒。后来我们长大了,参加了工作,条件也慢慢好了,就常常给他买衣服、鞋子和一些吃的东西,并给他钱,让他不要再种田了。可父亲不要钱,也不要我们给他买东西,衣服和鞋子也舍不得穿,怎么说都没用,他只说他习惯了,不种田就难受,衣服穿得别扭,好吃的也吃不了。结果田照样种着,衣服还是那几件。其实他就是不想给我们添负担,怕我们花钱。就在近几年,父亲年龄大了,田种不了,但他还是坚持种些花生、红薯之类,说我们回来有现成的。

父亲就这样一直保持着过苦日子。

家里虽然贫寒,但父亲却一直支持孩子读书。

到了快上学的年龄,看着那些哥哥姐姐每天背着书包上学,我们羡慕不已。听说,父母为此还商量了好些天。我看见父亲使劲抽着卷烟,半天沉默着。最后他下了决心说:“我没念过书,再苦也让伢去念。”

开学那天,母亲拿出缝好的布书包,斜挂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别提多高兴了。

而读书的日子就是欠账的日子,年年上学,年年拖欠。那时候上小学每学期一元钱,但直到秋季收粮后才交。

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每学期学费得一两百元,而我家是绝对拿不出这个钱的。每年暑假快开学的那段日子,父亲就东家跑西家借,但还是凑不够(那时一般农村家里都穷)。后来就去我一个姨父家,姨父是供销社的。那些天天天去给他家耕田,插秧,摘茶,全部忙完后才从姨父那里借来学费交给我。

以后我读书的日子,父亲那张借钱时的艰难、焦虑而又坚强的脸常常在我眼前浮现,灼烙着我,也激励着我,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懒。

父亲说到做到了,我们一直把书读下去。

好在苍天悯人,我们兄弟也还争气,在学校成绩都很优秀,后来哥哥上了中专(提前解决了农村户口),我上了大学,只可惜弟弟因为一件小事而中途辍学,现在也不错。

时光流转,我们兄弟相继在外面工作,成家,回家之日渐少。

而父亲依然在家务农,依然守着那一亩三分地,依然每天去侍弄着稻子、棉花、红薯和花生,依然收好后又一家一家地送(平时是不到城里来的)。

每次我们回家,总是母亲热心地张罗,问这问那,而父亲老是少言寡语,见到我们,就是一句:“怎么现在回了?”然后默默地走出去,一会儿就提着肉和菜回来。他平时也从不给我们打电话,甚至我们打电话回家他也总是让母亲接。但孙子孙女回来就不一样,父亲始终笑呵呵地,带着他们到处玩耍,和他们也说个不停。

近几年,父亲日渐衰老,稻田种不动了。我们让他们到城里去和我们一起生活,但父亲坚决不肯,说闲着不习惯。在家里,他还是穿着以前的衣服(有时也穿上三伯送给他的),还坚持种着红薯和花生,闲时就弄些柴禾。

他觉得很自在。

可没想到,这一次竟然累倒,竟然再也起不来了。

一直以来,以为父亲很平凡;认真想来,父亲其实很不平凡。

少时虽命运多舛,但他顽强生长;年轻虽没进过学堂,但什么苦都能吃,什么事都肯学;成家后虽重担在身,但无怨无悔,默默付出;一生忠厚善良(继承父训),对谁都热心快肠。

现在父亲突然离去,那个总以为不会来临的日子猝然就在眼前,心,阵阵地痛;人,黯然神伤;那个我们回来叫伯,堂兄弟们回来叫细父的人,再也叫不应了。

才深深明白父亲一生是多么的不易,父道苦涩而沉重啊;才懂得人生是越走越短,只有亲情的感受才会越来越深!

后悔生前没有好好尽到孝心,后悔年轻时诸多的不懂事,后悔父亲老年没有好好照顾,后悔,后悔的太多了。真可谓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时已是中年人。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树叶枯黄,灵幡在走,泪如雨下。

从此阴阳两相隔,从此年年悲上坟。

父亲,您一生辛苦,带走了我们无尽的思念,留下了深深的恩情;

父亲,您一生劳累,就请您到天堂好好安息吧!!!

作者简介:康红舒(1974——),男,汉,本科,副高,阳光教育集团,校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本文为康红舒校长原创投稿)

延伸阅读:

康红舒:莫负少年青春志,厉兵秣马赢未来——开学初三学生动员会讲话

康红舒:静心安身为教师,奋楫笃行再启航——新学期第一次教师大会讲话

康红舒: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而又充实的暑假

康红舒:昂首做老师,俯首做师长!

康红舒:桅子花开毕业季 星光璀灿启新程

康红舒:人到中年

康红舒:站在孩子的未来设计今天的教育

康红舒:培植孩子人生的两个支点——学习动力和兴趣爱好

康红舒:面对自己的孩子,你是“爱”还是在“害”

康红舒:教师的幸福感

康红舒:优秀教师培养成长之路

康红舒:老师如何表达对学生的爱和期待

康红舒:一路向前,跨过中考大关——六十天中考动员讲话

康红舒:谈心,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

康红舒:此生,做个像农夫一样的老师吧

康红舒:打开孩子的隐形翅膀

康红舒: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康红舒:教授相同的学识,培育不同的孩子——教育孩子中的“相同”与“不同”

康红舒:2022年中考百日誓师大会讲话稿

康红舒:给孩子讲讲规矩,教孩子做个懂规矩的人

康红舒: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

康红舒: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康红舒:学校管理中可借用的五则效应

康红舒:砥砺前行,争创一流——阳光未来实验学校初中春季工作计划

康红舒:教育孩子,用好“五导”

康红舒:一个真正教育人的心境

康红舒:要当好校长,做好七件事

康红舒:新年年会致辞

康红舒|当一名老师:静静教书、缓缓育人、悄悄成长

康红舒:学期期末工作设计

康红舒:我们的教育问题就是局限于校园教学

康红舒:有关孩子教育的几则故事

康红舒:教育需要激情

康红舒:教育要促进孩子健康全面成长

康红舒|教学艺术之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技巧

康红舒:秋季运动会致辞

康红舒:谈谈课堂管理技巧

康红舒:谈谈家长对孩子的深远影响

康红舒:教学重要艺术——课堂提问技巧

康红舒:教育要滋养孩子的美好人性

康红舒:不得不谈谈社会公德教育

康红舒:谈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

康红舒:谈家庭教育中的“圈养”和“放养”

康红舒: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康红舒:师生最好的关系是亦师亦友

康红舒: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奠定孩子美好人生——双减之后的家庭教育

康红舒:渐行渐远的村庄

康红舒:要想孩子将来有出息,就着重培养孩子这四个方面

康红舒:教育的六大问题

康红舒:树立孩子心中的一块碑

康红舒:要用不完美的眼光看待孩子

康红舒:培养孩子就要抓好三个一

康红舒: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刻不容缓

康红舒: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康红舒:养育孩子要顺性而为

康红舒:教育应该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康红舒:从奥运冠军谈谈寒门出贵子

康红舒:谈谈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康红舒:从孩子吃饭来谈谈精养孩子

康红舒:呼唤教师之良知

康红舒:如何做好家长

康红舒:不要折断了孩子学习的翅膀

康红舒:孩子的生命认知

康红舒:提笔出征,扬梦远方——为中考学生壮行

康红舒:用考试分数选拔“人才”,其实是对真正人才的扼杀

康红舒:生命教育——孩子生命中最不应该缺失的课

康红舒:办一所有真正教育意义的学校

康红舒:老师,请千万别语言伤害

康红舒:教育,就是点亮孩子心中的明灯

康红舒:作为家长,你为孩子上学准备好了吗

康红舒:永远的乡情

康红舒:家庭教育暴力何时休

康红舒:人的学习层次

康红舒:让阳光照进孩子生命的缝隙

康红舒:静水流深缓育人

康红舒:如何培育教师的幸福工作观

康红舒:突然想回忆小时候读书的光景

康红舒:直击家长之孩子十个为什么

康红舒:教育,应该培养我们孩子什么

康红舒:老师,请找准自己在学校中的坐标

康红舒:学校德育的真正内涵

康红舒:家长的“家长”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康红舒:当教育规则来了,我们怎么做站着教书的老师

康红舒:教育之道

康红舒:要当好一名老师,请这样做

康红舒:如何做好现代班级建设

康红舒:学校如何进行品牌建设

康红舒: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康红舒:面对青春期的学生,学校应该如何教育

康红舒:做四立老师,育四立学子

康红舒:先当好老师,再当好教师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