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津云
中国新闻社:您好,我是中国新闻社的记者。我们知道天津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请天津银保监局介绍一下天津银行业保险业在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做法?目前成效如何?谢谢。
赵宇龙:谢谢,你提的问题非常好,刚才我提到了天津具有深厚的工业基因和雄厚的产业基础,诞生过100多个制造业“全国第一”,目前天津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的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91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606个,是工业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作出了实施“制造业立市”的决策部署。我们天津银保监局积极发挥监管引领作用,推动银行业保险业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助力天津制造业再现辉煌。
一是搭“骨架”,在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下功夫。我们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支持天津加快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以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为支撑的“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截至8月末,辖内银行业制造业贷款余额3166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支持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项目贷款余额683亿元,支持战略性新兴制造业贷款余额1541亿元,较年初增长25.2%。保险业通过营业中断险、企财险等为制造业提供风险保障超4500亿元。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开展“微光成炬”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助企纾困力度,累计延期还本付息贷款余额1465亿元,为稳住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是壮“筋骨”,在夯实产业链发展基础上下功夫。我们聚焦天津市信创、高端装备、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12条重点产业链,联合市有关部门出台专项措施,按照“一链一策一方案”原则,建立“核心企业+主办银行”一对一服务机制,为重点产业链量身定制专属金融服务方案。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五专”建设,设立产业金融专营机构,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安排专项资金,设立专门服务流程,建立专项考核制度,助力产业链壮大。截至8月末,辖内银行支持12条重点产业链贷款余额约88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9.4%。目前,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总产值已达1.26万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3%。
三是活“血脉”,在培育制造业发展新动能上下功夫。我们围绕天津高水平建设信创、合成生物、细胞生态等5个海河实验室,推动银行通过“研发贷”“科技基础设施固定投资贷”等支持海河实验室逾16亿元,助力打造“中国信创谷”、京津冀“细胞谷”。我们着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银行推出“芯片贷”“上市贷”“科创积分贷”以及“股债贷”等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专精特新”企业注入金融“活水”。截至6月末,银行机构“专精特新”企业相关贷款余额达208亿元。保险公司推出无人机保险、机器人产品责任险等创新产品,为科技企业保驾护航,全国首单境外展会专利纠纷法律费用保险、首张新冠疫苗产品出口信用保险保单在津落地。目前,天津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30家,培育雏鹰企业4974家、瞪羚企业37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均突破9000家,这里面离不开我们银行业保险业的努力和支持。
四是增“颜值”,在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上下功夫。我们深入贯彻“两山”理念,引导机构围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逐步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助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化工新材料基地,为加快美丽天津建设作出贡献。银行加强与天津碳排放交易所合作,探索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碳汇融资等绿色金融新模式。截至6月末,辖内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已达5145亿元,同比增长11.34%。金融租赁公司绿色贷款余额超千亿元,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全国首单租赁企业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在津落地。保险业积极发展环境污染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等绿色金融产品,运用保险费率杠杆机制引导企业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下一步,我局还将重点推动两项创新工作。一是建立保险服务重点产业链专项工作机制,提升产业链的保险覆盖面和渗透率。二是组织开展转贷款支持重点产业链试点。将低成本政策性资金定向引入重点产业链上的普惠性小微企业。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降本增效。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