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名校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和师范专业的学生做中小学老师,谁好些?
作为布点法个性化研修者,对于这个问题有点发言权。布点教学法的创始人,就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因缘际会使他成为一名优秀的特级教师及优秀的校长。今天,就以他的成长经历及教育教学观点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他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因为在大学期间,说了一句话“国家总统只能做两届”,被打成右派,下发到洪泽县接受劳动教育,后来又成了洪泽中学的教师。 因为他不是师范专业毕业,多少受到非议!不过,以他的综合素质,迅速地把累积的知识,或者说是智慧转化为教育教学智慧,最终成为江苏省特级教师以及洪泽中学历史上最佳校长(广大教师员工私下评价)。
我从2003年,追随他从事布点教学法研究至今,就是听了他说的关于优秀教师应该做到的两个转换:第一、把自己自学的优化过程转换为教学过程。第二、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换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言简意赅,没有比这两个转换更能概括是否是优秀教师的表述!因为篇幅和主题 关于他的事迹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就我个人跟随他多年的教育教学研修体验看,是否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主要在于个人是否有作为教师的成长意识,是否师范专业毕业,关系不大。相反,如果不能突破自身的思维框架,一个师范专业的教师,往往容易陷落在师范范儿的局限里。那么,教师成长意识的作用在哪?
教师的成长意识能够促使教师拔节式成长,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了作为教师的成长意识,就有了成长的正确方向,从而具备构成教师的专业素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有任教学科的专科知识,文科的教师出身于文科,理科的教师出身于理科,否则教非所学,自难胜任愉快。第二、有了解学生学生身心发展、心理需求、学习原理以及教学理论等专业知识,否则无从做到针对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理想。第三、有综合学科知识与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的素养。第一个条件可视为教师的专科素养,三个条件全部具备才足以构成教师的专业素养。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才会在教学时尤其是个性化教育中了解学生能力、经验、性格、需求等各方面的个别差异,根据个性化取向的内发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需求,并在需求满足中培养其由知之而好之,由好之而乐之,由乐之而实践,以期达到知、情、意、行四者合一的教育理想。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