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遭丈夫抛弃,独自将脑瘫儿子培养进北大,这位女教师让人泪目
“你的孩子可能是重度脑瘫。”
“建议拔掉输氧管,几分钟就结束了。”
湖北武汉某医院,医生摇着头说。
初为人母的邹翃(hóng)燕,听到这话不禁湿了眼眶。
还没等她从打击中回过神,丈夫又给了她致命一击:这个孩子不能要,否则我们就离婚。
这样的话,并没有打倒这位母亲。
她振作了起来,没有理会丈夫,决定投入全身精力将儿子抚养长大。
19年后,她的孩子不但看上去跟正常人没有什么差别,还以660分的好成绩考入北大,后远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
从脑瘫患者到顶级高材生,这对母子的事迹,让人感动到流泪。
故事要从1988年说起。
1988年7月18日凌晨4点多,正在睡梦中的邹翃(hóng)燕感到腹部一阵疼痛。
临近预产期的她,明白自己可能要生了。
一个多小时后,邹翃燕被婆婆和丈夫送到县医院待产。
当时正值换班,邹翃燕在病床上躺了2个小时。
千呼万唤等来了接生医生,孩子却出现了宫内窒息的症状。
因为县医院医疗条件有限,刚出生的孩子马上被送到市医院抢救。
站在手术室外的邹翃燕焦急如焚,丈夫心里也慌得很,不过还是稳着心声安慰:
“这是我们市最好的医院,孩子一定会没事的。”
邹翃燕握着丈夫的手,勉强点点头。
可结果没能让这对夫妻如愿。
孩子因为宫内窒息导致颅内出血严重,要么重度脑瘫,要么瘫痪。
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随后给了这对夫妇一个较为理性的建议:
“你们还年轻,以后还能生健康的宝宝。
这一个,建议放弃。拔掉输氧管,几分钟就结束了。”
这话不亚于五雷轰顶。
医生后面的话,邹翃燕已经听不见了。
她蹲在走廊里放声痛哭。
她觉得这世界很不公平,她为了迎接这个孩子,做过充分的准备。
孕期早睡早起,听说多吃猪肝会对孩子的视力有好处,她就经常吃,吃了吐,吐了继续吃…
“为什么厄运会降临在我头上?”
丈夫虽然难过,但还是比较理智的,他说:“医生说得有道理,我们还是放弃吧。”
邹翃燕听了,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这是她十月怀胎生下的儿子,作为妈妈,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
丈夫无法理解,放下狠话:“如果你敢要,我们就离婚!”
邹翃燕心里难受,紧紧抱着孩子说:“就算离婚,我也要我儿子。”
丈夫只觉得她不可理喻,扭头就出了病房。
夫妻两人的关系,因为这个孩子降到了冰点。
可邹翃燕想好了,孩子一定得活着,这是为人母的本能。
回到家中,她看着自己的孩子不哭也不闹,心里悲凉。
恍然间,她想起了《诗经》里的“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
于是为孩子取名“丁丁”。
邹翃燕查了很多资料,知道脑瘫患者一般有三种情况:
1、神经受损,导致运动不协调;
2、是智力受损,导致痴呆;
而第3种,则是上述两者皆有。
在和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邹翃燕发现自己的孩子一点也不傻。
3个月大的孩子,能够听懂她的指令,识别出各种气球的颜色。
如此这般,怎么可能是傻子?
保险起见,丁丁6个月开始,邹翃燕就带着他到专门的智力专科门诊去检测智力,一测就是十二年,每一次的检测,都确定孩子智力没有问题。
这给邹翃燕带来了很大信心。
不过,虽然丁丁智力正常,但运动神经的损伤却显而易见。
正常的孩子7个月能坐,8个月能爬,但丁丁到了2岁的时候,手仍是没有力气,什么东西都抓不住。
邹翃燕是一名语文老师,为了锻炼孩子的肢体能力,便从学校拿回来了很多废卷子,让丁丁撕纸。
最开始,丁丁抓不住纸,手中没力气。
等练习的次数多了,他慢慢就可以撕开了,之后能撕成四份、八份…
这样的进步是缓慢的,可邹翃燕却笑着哭了出来。
“只要我好好教育,他一定能变成正常小孩。”
除了日常生活训练,想要真正康复,专业的医学治疗是避免不了的。
而且,只有在孩子3~6岁做最有效果,一旦错过,孩子恢复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丈夫对她留下这个孩子很有意见,一直不闻不问:你想养,你就自己养,我看你多大本事。
邹翃燕白天上班,晚上骑着自行车载着孩子去按摩。
治疗的过程很疼,每次要按一小时。
3岁的丁丁难忍疼痛,小脸哭得红通通:
“妈妈,今天能不去吗,今天下雨了天气不好能不去吗,我们不去了好不好…”
听着儿子稚嫩的声音,邹翃燕心如刀绞。
可为了孩子的未来,她不得不狠下心肠抱着他去医院。
武汉是个多雨的城市,从家到医院的路坑坑洼洼。
晚上没有路灯,月光照在那条通往医院的小路上,像是洒满了盐。
因为路不好,即便小心,还是会经常摔跤。
有时候摔得狠了,丁丁哭,邹翃燕也哭。母子俩抱着流眼泪。
即便如此,下雨也要去,下大雪也是如此。
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丁丁10岁那年,丈夫提出了离婚。
邹翃燕早就料到了会有这么个结果,答应的也很痛快。
两人和平离婚。
离婚后,为了省钱,邹翃燕自学按摩。
每次丁丁放学回家,她就为他按摩手脚。
连续10年的辛苦锻炼,丁丁的手脚康复得非常好,吃饭穿衣完全不是问题。
父爱如山,可对丁丁而言,母亲才是那座能为他遮风挡雨的大山。
转眼间,丁丁上初中了。
初一要参加军训,邹翃燕特地跟教官打了个招呼,如果孩子动作不标准,请不要批评他。
教官了解丁丁的情况,从来没有批评过他。
其他孩子看到丁丁训练如此不合格,教官竟没有任何惩罚,非常有意见。
教官就很不耐烦地说:人家是个脑瘫儿!
后来这群顽皮的学生,编了一个顺口溜骂人:丁丁是个苕!
“苕”是武汉方言,大意为傻子。
那天军训结束,丁丁哭着跟邹翃燕打电话:
“妈妈,我不想上学了。”
当时的邹翃燕刚刚前往贵州学习,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顿时坐不住了。
二话没说就买了张火车票回武汉。
一路风尘仆仆赶到学校,趁着课间10分钟,邹翃燕走到讲台上,看着底下一个个用好奇眼神看着她的学生,她跟他们介绍了丁丁的情况。
话未说完,眼眶红了:
“如果是你们,没有得到上天眷顾,身患疾病,这本来已经很痛苦了,还要遭到同学们的辱骂,你们就不会痛苦吗?”
一番话,说得那些顽皮学生满脸羞愧,低下脑袋。
全班鸦雀无声。
带着丁丁从教室里出来,邹翃燕的表情是从未有过的严肃:
“你怎么证明自己不是个苕?退学能证明吗?不能,你只能靠优异的成绩来证明自己。”
从那以后,丁丁再也没有提过要退学。
他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几。
2007年,丁丁没有辜负妈妈的期望。
他以660的好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就读环境科学专业。
录取通知书发到家里的那天,邹翃燕没有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当着儿子面吧嗒吧嗒掉起了眼泪。
这么多年,不累是假的。
好在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她的儿子丁丁,已经长成了一个很优秀的大小伙了。
读本科的时候,丁丁牢记母亲的话:
“只有走得高,视野才宽阔、胸怀才宽广、格局才大。”
他专注于学业,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称号。
这个时候的他,除了一些很精细化的工作做不了,行动上跟正常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本科毕业后,丁丁在导师的建议下,硕博连读。
2015年,他顺利取得北大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法务,但感觉职位太过边缘,想继续读书,就申请了哈佛大学法学院的LLM。
最终,他以优异的学术背景被哈佛大学法学院录取,并于2017年5月获得了哈佛法学院法律硕士学位。
而在儿子成长期间,邹翃燕也没有放弃过自己对事业的追求,一路披荆斩棘,努力上进。
多年过去了,她从一位普通老师变成了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副教授。
多年后,丁丁走在回老家的路上,也许还是那条小路,也许还下着雨。
泥泞的道路经过修缮,已经变得平整。
他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顶着大雨也要为他治疗的母亲,也不会忘记那粗糙的手掌和温暖的怀抱。
他没有辜负母亲,他活成了母亲的骄傲。
但他不知道的是,即便他没有考上北大、哈佛,只是一个再平庸不过的人,邹翃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选择和付出。
只要孩子能够一生平安健康,便是为人母最大的骄傲。
命运冷如寒冰,她却暖如春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