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快速变动的世界,第一批被卷入疫情浪潮的年轻人如何自处?
◆ 后台回复书名一键免费阅读 :燃烧的蜂鸟 | 了不起 | 失明症漫记| 下班后开始新的一天| 北野武的孤独时刻|……
本文摘自《往里走,安顿自己》
1、
快速转变的时代,我们该如何面对迷茫?
个人迷茫这种情况普遍出现,我想是和今天的世界正在快速转变有关。
我曾经属于旧世界,各位身处新世界。
在中国,你们刚刚踏入的新世界,和旧世界最大的差别在于它转变得非常快。
以美国而论,这个新世界也出现二三十年了。
除了过去一百年来不断发展的都市化现象以外,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类社会运转的速度加快了。
我们的代沟越来越大,网速越来越快,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
这使得习惯于安定的旧社会生活的人,一下子被碰破了头——你觉得世界离你太远,下一秒,世界又好像逼到你头上来。
这个新、旧世界之间的过渡,怎么处理都是件大麻烦事。
就具体现象而言,例如,工作及家庭之间怎么平衡的问题。
如今的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做孩子的时候,集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六个人的宠爱于一身,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而今天,社会忽然一下扩大到以国家为中心,甚至扩大到全世界的活动——全世界人民的生活、观念都拉扯在一起。
于是,你会感到困惑和迷茫——我在哪里?
我曾经是世界的中心,怎么现在我连世界的边缘都够不着?
我变成世界上的一个小点,我的行为受大环境的影响太大,而我本身对大环境却产生不了什么影响。
在我当年的工作单位,同事之间可以聊聊天、喝喝茶,感觉大家之间的关系很紧密。
但现在的时代不同了,旁边的同事可能忽然出差了,或者一下被调到别处去了;
也有可能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到晚上,才有时间和另一半打个电话,现在的办公室是散开来的。
这种局面让人感觉迷茫。不只是职场人士,还没有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可能更会有这种迷茫的感觉。
在学校里边他们有一个很安定的小圈子,有同学,有朋友,感到很舒服。
一旦进入职场他们就容易胆怯,不知道将来的人生会怎样。
这种内心的胆怯,也会使人感到迷茫。
这种解释比较抽象,但我认为不是你们个人在改变,而是世界在改变。
现在,个人很难说:“让我们来改变世界。”
所以,我们只好尽量接受现实,哪怕现实是如此一般。
拿我们正在面临的疫情举例,在过去,可能只有个别人生病,可现在疫情一发生,全世界的人要一起面对。
我们日常随意出入的地方,可能就被封闭起来了。
被封城的人是怎样度过的?这种经历对他们而言,是惶然无措的。
各位现在不能出国,不能回家,或者被限定在某个城市不能到其他地方去,也会感到茫然失措。
这种感觉我完全理解,因为我是一个九十多岁的人,也不适应21世纪目前的社会现状,我也感觉迷茫。
但是我同情各位,理解各位。
2、
冷漠年代,如何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面对内心迷茫这件事情,我觉得关键在于我们是怎么想的。
我有两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可以自己经营一个小的朋友圈。
我们不会一整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办公,我们还可以珍惜剩下的时间。
一部分时间留给自己,一部分时间留给最亲密的人。
不要只是躲在角落里,自己休息,自己玩耍,我们需要跟人接触,需要跟人聊天。
去经营自己的小圈子,尤其是真心地认识一两个可以谈心的朋友,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心事,共担苦难、共享快乐,这是第一个建议。
你不要忘了,你是许多人中的一个。
盼望别人给你关心,你首先就要关心别人。
即使是在冷漠的、人员快速流转的办公室,你的脸上也要常带笑容;
出去端杯水,走过路边,跟同事轻轻打个招呼,笑一笑。
每个人都这样的话,你会感觉温暖一点。
部门会议上,你的上司和同事在商议如何处理公司事务。
这个时候虽然是办公时间,但你也可以把这个团队看作一个共同作战的班级,或者一个共同出行的旅行团,或者一个游戏中的小队伍。
这种人跟人之间的关系以你为起点,你可以用心经营出一个新的小环境。
这个小环境的建立,对你身心都能有抚慰、有安慰。
同时,周围的这些朋友,在你碰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有人劝解你, 有人安抚你。
你将你的困难告诉他,他也把他的困难倾诉给你,这样你们能够一起担当、面对。
这种小环境里面的互相信任和体贴,代替了从前小区内部的温暖,代替了村子内部的温暖,代替了亲友之间的温暖。
你可能不方便回家,但没关系,你的四周有一个个小圈子。
小圈子不必重叠,不同的关系可以有小的、不同的圈子。
同时,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还需要面对现实,这是第二个建议。
你有了小圈子以后,对大环境要有一定的认识。
也就是说,你面对世界的不断改变,要理解它是如何改变的,改变的方向是往哪里走。
能预料它会发生什么,你就不会惶恐。
如此,我们心里最大的变化是接受了种种不确定性,并准备好了与其共存。
即使发生了更为剧烈的变动,比如世界被疫情搞得天翻地覆,我们也同样可以冷静应对,沉着处理。
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淡漠了。
重建人际关系,我想对大家都有好处。这是我对各位的劝告 。
3、
在快速变动的世界,你们是第一批被卷入大浪潮的人
我盼望你们理解,现在的世界已经进入快速变动的时期。
世界开始加速改变,你们可能是第一批被卷入大浪潮的人。
你们是新时代的开路人,我是赶不上了。
在混乱的变化、动荡的时代中,我建议大家保持阅读的习惯。
今天的杂志和书本有一个好处,就是网上可以查得到,你都不用去图书馆。
有空的时候可以看半个小时,没空的时候看五分钟、十分钟也好。
我到现在依然保持看报的习惯,这使我能理解周围环境和世界的变化。
网络给我带来太大的方便,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经由网络检索一下子就能找到信息,甚至找到答案。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自己的眼界放得开,注意力放得开,对四周的环境多了解,对我们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要想了解丛林,就得走入丛林。
刚开始你可能步步小心,因为你怕哪里会踩空,你怕哪根树枝掉下来,你怕忽然跑出只野生动物来,你也不知道即将面临的是善意还是恶意。
人生是个大丛林,世界也是个大丛林。
我们可以看着丛林,防备它,但也可以享受它。
丛林里面有非常美好的地方,也有天天改变的情况。
有些改变让我们感到舒服,比如生活上的舒适;
但有些改变,比如当前时代快速的变化,可能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
如此种种“未知”既可能是危险,也可能是挑战——挑战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
4、
世界这么大,“国家”不是最大
世界这么大,我希望大家心里、眼里存着全球社会(global society),不要把“国家”当成最大的。
我们最后的据点、最后的归属是人类,这个大的世界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
我们不要常常尔虞我诈,不要相信狭隘的民族主义,要摆脱观念上的限制。
其实,从行动上我们老早就摆脱了。
我们不再只是村落里面的人,不再只是社区里面的人,也不再只是城市里面的人。
但我们还是归属于一个国家的人,还是归属于某个民族的人。
所谓突破这层界限,不是让你离开国家,国家是我们必须归属的,民族身份是我们无可否认的。
但至少我们能把心胸放开,对其他国家的人,对其他地区、其他种族的人,能够长存宽容之心,长存同胞之心——“同胞”是指我们都是人类的一分子。
我们共同拥有、享有地球上的一切,我们共同承受这个地球上的灾难。
大家之间一定会有这件事、那件事摆不平的时候,但由此而产生的那些冲突,可以经由沟通、协商来慢慢化解。
不要让仇恨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也不要将仇恨永远放在心上。
我是个中国人,我也爱中国,但我总觉得中国还应该朝着更好的方向,做出更好的改变。
让我们付出更多努力,一步步去实现这种愿望。
同样,在我们所处的世界,我们还有共同努力的方向,还有共同前进的道路 。
5、
未来人类世界一体化,是一定会发生的
未来人类世界一体化,是一定会发生的。
唯一需要担心的是,这个过程中会不会发生战争。
我们当然希望不要发生战争,但这是要依靠我们的智慧来实现的。
拥有处理这种局面的智慧,其前提是我们要了解自己,了解我们都是世界共同体中的一员。
我们该如何共同阻止战争,消弭战争的阴影,这是很重大的事情。
只有回头看,理解人类过去所经历的轨迹和人类在过去战争中给彼此造成的痛苦,才能有对战争的反省和消弭战争的觉悟。
我也谈谈我的个人经历。战争会给人造成很大的痛苦,对人的心理有极大的影响。
我如果没有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文简称“二战”)的艰难,就不会有今天的眼光和态度。
世界大局能不能合而为一?这是必须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我们并没有为此做好心理准备。
世界从四百多年前开始进入近代,两百多年前开始进入现代,一百多年前开始加速现代化。
这种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一直在进行之中。
现在的变化更是把各个地方的人的关系拉得很近,“天涯若比邻”,近到谁都躲不开谁的地步。
这一段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的矛盾很明显——白人社会以及白人国家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的开拓性强。
他们的民族过去的历史,使得他们发展成为开拓型、侵略型的民族。
所以,这一硬性拼凑的暴力组合,缺少“天下国家”的气度和包容性。
我们中国有这种意识。基督教原本也有这种意识,但基督教又有缺陷,它对上帝的信徒和非上帝信徒进行了严格的划分。
传统中国其实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具有超越民族的包容性。
在“天下国家”的概念里,不同国家的人之间是无界限的。
虽然古代有中夏和夷狄的区分,但最终目的都是建设大同世界:
先自己修身,然后才有能力照顾别人,进而照顾到整个地球上的族群。
我们要修己以安人、安民。安人与安民是不太一样的观念,安人是安顿个别的人,安民则是“安百姓”。
“百姓”是种族的事情、族群的事情。
姓是族群的标记,所有的族群都因“我”而安顿,大同世界的理想就达成了。
这种“天下国家”的意识,不同于“天下主人”的意识,乃是中国文化体特有的观念。
我希望我们有将这种意识推向世界的责任感;
我希望用这种意识消弭民族间的界限,消弭民族间的仇恨;
我希望基督教徒理解,天下是我们共同生存的地球——
地球就是一个孤悬在太空的“大飞船”,我们都是这艘“大飞船”上的乘客。
人类共有这个社会,我们必须在一起好好生活,好好相处。
这是我们正在走向的共同世界。
当然,要实现这个理想有先决条件。
我们不仅要盼望着这一天早日到来,我更要鼓励、呼吁大家为这一天早日到来而共同努力。
我们要让世界知道,中国就有这样的“天下国家”意识。
有了“天下国家”意识的人,就不会像特朗普那样,声称如果不听我的话就一定要毁掉你。
“天下国家”的意识是“容纳”,而不是“征服”。
我们中国人在今天有个奇怪的现象。
一方面,我们背了将近两百年的耻辱和仇恨,使得我们有很强的民族观;
另一方面,我们的历史给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天下国家”观念。
我们是深受民族主义影响的一群人,我们一旦知道并接受了“天下国家”的观念,或许就可以消弭民族之间的界限,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
欢迎下载网易蜗牛读书app
或使用公众号搜索功能阅读更多图书
- EN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