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港:老党员冲锋“疫”线,彰显“银发”力量
小港:老党员冲锋“疫”线,彰显“银发”力量
“大家都辛苦了,我煮了一锅白粥,带了一点咸菜,大家都吃一点,每天吃方便面身体要扛不住的。”一大早,老党员志愿者裘海就骑着他的电动三轮车来到小港红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热乎乎的白粥带着深切的关怀,在寒冷的秋天给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带来由内而外的温暖和感动。“裘老伯,这段时间真是辛苦你们了,天天跟我们一起早出晚归的,又是出三轮车,又是出人力的,还为我们煮粥,真的太感谢了。”社区工作者拉着他的手说道。“客气啥,在社区这么多年了,我们早就是一家人了。”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裘海转身架着三轮车,来到物资运送线,为社区居民送去各种生活必需品。白天运送物资,晚上布置整理核酸采样场地、维持秩序,时间紧、任务重,这位老党员却天天风雨无阻,最早来最晚走,从没有一句怨言,一声声“我来!”“我来!”深深刻在大家的心间。
像裘海这样的党员同志还有很多,红联社区的角角落落都有着他们的身影,他们还是“金葵花”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在他们的带领下,商铺老板、外来人员都纷纷加入进来。
每当社区发放生活物资的时候,老党员周勤龙都是第一时间来到社区,领取物资后一户户送到结对老年人家中。“老周,你自己也一把年纪了,赶紧休息下,我看你腰都直不起来了,坐一会儿,真是太谢谢你了。”老人颤抖地伸手接过物资,含泪哽咽道。“不碍事,我还要去社区帮忙。”从早上5点周勤龙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发放物资、运送药品、维护核酸现场,连日的高强度运作让他显得有些精疲力尽。“我党龄49年了,疫情还很严重,我还不能休息。”这是周勤龙心中的执念。
脱下防护服,摘下口罩,汗水浸湿了全身,陈德阳的脸上已经印上了深深的口罩痕迹。长时间的劳累使陈德阳脸色显得苍白,双腿也有些打颤。为了保障核酸检测现场的有序进行,陈德阳一站就是5、6个小时,这对一位七十周岁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和考验,此时的陈德阳全凭着一股为人民服务的不屈信念支撑着。
从疫情发生开始,杨国平就一直守在社区,不管哪条线需要支援,他都能第一时间赶到。“我们都是社区的老党员,服务社区十多年了,多少次我们都一起走过来了,这次也一样。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迎来光明。”
看到社区人员调配紧张,党员吴思发主动请缨,驱车在医院和点位之间往返。“点位1要转运!”“点位2试管不够!”在一声声催促中,吴思发不停地奔波,竭尽全力保障核酸采样的顺利进行。
“红联社区成立时间早,区域大,网格线错综复杂,这些老党员都是社区社会组织骨干,至今仍活跃在一线,在抗疫、防台、文明城市创建中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这次的抗疫战中,裘海、周勤龙、陈德阳、杨国平等许多老党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夜以继日地奔波在抗疫第一线,共同筑起守护居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防疫安全网。”红联社区党委书记宋颖说道。(记者 仇维杰 通讯员 严诗雨 李将台 张超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