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创“主战场”迈入“加速度” 西部(重庆)科学城高端研发机构数量已占全市四分之一
西部(重庆)科学城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主战场。近日,在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发布的《关于公布2022年高端研发机构认定名单的通知》中,全市共6个平台获批建设,其中,科学城2个研发机构榜上有名——重庆中科汽车软件创新中心、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重庆)有限公司。至此,科学城引进类高端新型研发机构数量累计增至10个、全市占比约25%。
瞄准产业端需求
探索科研与经济“双轮驱动”
近年来,西部(重庆)科学城紧盯软件定义汽车、芯片制造汽车等新动向,着力构建从标准研制、系统设计、车规级芯片及软件等关键技术研发,到中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检验检测的全流程、全要素智能网联汽车生态。
“完成云控平台V1.0版本产品测试验收,实现与大唐OBU对接验证功能;完成数据引擎架构切换和测试空间关系计算性能;完成云控基础平台V1.1迭代和云控一张图V0.2迭代产品设计与需求评审;完成交通事件、交通流量模块开发、交通参与者模块测试等工作……”在西部智联9月的工作简报中,这几项最新科研成果不得不让人感叹科研人员的高效。
作为新型研发机构,西部智联将瞄准攻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目标,深度参与和服务于重庆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更好地发挥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创新资源集聚、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关键共性和关键技术,瞄准原创性引领性科技突破攻关,西部智联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技术服务、项目孵化、人才培育等一体化服务,支撑引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打通产业链、创新链各链条,有效破解科技与市场“两张皮”的问题,助力科学城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造高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而刚刚由重庆中科汽车软件创新中心联合国科础石(重庆)软件有限公司,发布的《汽车软件全景图(2022年)》(以下简称全景图),则是在汽车行业大变局下梳理汽车软件架构,洞察汽车软件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国内汽车软件发展提供前瞻性发展方向,力求以清晰的脉络和多维视角,聚焦汽车软件行业痛点,为汽车软件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带来“全局视角”。
同时,他们还围绕解决汽车软件供应链、打造汽车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两个着力点,开展汽车软件核心攻关和原始创新,在实时操作系统研发、openstack虚机创建、删除封装与虚机表结构设计等多项技术上攻关,有望助力国产汽车软件弯道超车,打破国外底层汽车软件国内垄断的局面。
集聚创新资源
科学城服务效能逐步提升
新型研发机构既有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又可以像企业一样贴近市场,助力科技成果尽快“变现”,结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在科学城运营一年多来,在数值计算、智慧金融等领域坚持自主研发。其研发的北太天元数值计算通用软件、智慧中医药一体化服务平台等5项创新成果相继发布,突破了重大技术难题,填补了国产科学计算软件在通用型软件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
由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IVD)研究院黄爱龙教授团队研发、重庆明道捷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通过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国械注准20223400349)。这也是中西部地区首个获批的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
电子科大重庆微电子产业院实现成果转化19项,引进孵化科技企业8家,与鹏城国家实验室合作的“太赫兹IQ混频器等器件开发”项目正式启动。
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与招商路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转化车载巡查图像风险源检测技术成果,并在曾家岩大桥试点应用。
……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科学城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创新资源的加速集聚,也少不了成果转化的持续发力,才使得科学城的研发成果持续涌现,虹吸效应日趋明显。
截至目前,科学城已引育市级以上研发平台323个,组建重庆高新区研发创新平台发展联盟,汇聚国家级、市级研发机构72个,区级研发机构11个,覆盖6所高校院所、58家企业。科学城博士后工作站增至33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人才增至134人次。依托新型研发机构,获批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个,引入了张平文院士、鄂维南院士、杨正林院士等市外知名专家学者,集聚了卞修武院士、蒋建新院士、杨新民教授等一批本地专家资源,目前,新型研发机构已到位科研人员约2200余人,其中博士约400人。
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在不断摸索中发展壮大,已经逐渐显现出因其体制、机制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带来的优势,立足科学城产业特色找到了经济发展契合点,正在让更多科研成果助力科学城高质量发展。
上游新闻记者 刘翰书 通讯员 王柯岚 雷键 摄影报道
编辑:秦雨
责编:郭承斌
审核:罗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