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招智引才谋发展 西部(重庆)科学城已汇聚400余名国家级人才
10月29日,记者从西部(重庆)科学城相关部门获悉,数据显示,西部(重庆)科学城人才资源总量较建设初期同比增长40%,人才增速全市第一。随着近期第四批“金凤凰”人才入库,西部(重庆)科学城已聚集400余名国家级人才。
筑巢引凤,构筑人才发展“生态圈”
在招智引才方面,西部(重庆)科学城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并取得初步成效。
为持续完善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绿色低碳及智能制造、高技术服务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科学城多次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聚焦建设全市人才集聚平台核心区,密集出台“金凤凰”人才支持政策、市属高校与新型研发机构共建共育人才试点方案、“金凤凰”人才安居住房管理服务办法等6项人才支持政策;印发高技能人才国际合作先导区实施方案;以“大学城与科学城深度融合”为主线出台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建设五年方案,全力打造科技人才创新驱动增长极。
作为第四批入库“金凤凰”人才库的高层次人才,今年4月,褚文博来到西部(重庆)科学城,担任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瞄准智能网联汽车关键共性技术和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展开攻关,深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实践探索。
“西部(重庆)科学城战略位置突出,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主轴上,有着强大的科技创新能级,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充沛。西部(重庆)科学城作为重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的‘大脑’,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前瞻布局、精准发力,效果显著。”褚文博说,自己的短期计划是尽快建立一支作风扎实、具有强大突破攻关能力的智能网联汽车高水准人才队伍,西部(重庆)科学城完善高效的政策优势和体制优势,将为该公司的项目落地、产业推进、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确保项目加速攻关。
截至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从人才发展、创新平台、知识产权、创业孵化、企业培育、科技金融等多角度出台政策,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推动创新创业创造,加速构筑完善的人才发展“生态圈”。
优质服务,保障科学城人才活水不断
金凤实验室、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重点校地项目相继建成投用,中科院重庆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金凤软件园(虎溪园)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的浪潮奔涌向前。
“在生活上,完成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实现了经济独立,对此感到非常开心;在工作上实现了从科研导向到业务导向的转变。”今年7月入职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的王惠谈及来到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感受时显得特别兴奋。在王惠看来,西部(重庆)科学城是以产、学为前提的高新技术应用转化基地,单位和个人的发展,包括项目申报、产权申请、职称评定等都离不开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支持。
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是科学城的重点科研院所之一,为深化校地院地合作,重庆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积极主动上门,为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招商车研、赛迪信息等重点项目平台提供“金凤凰”人才入库服务和指导,面对面沟通人才情况、调研人才需求。通过服务端口前移,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已于日前成功获批重庆市博士后工作站。
有了政策的精准推送,西部(重庆)科学城各类人才坚定了留在科学城、扎根科学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人才的虹吸作用不断显现,人才活水源源不断。
中冶赛迪信息公司党委副书记、CEO刘明开心地说:“政策定心、环境安心、服务暖心。”
去年1月份,刘明来到西部(重庆)科学城工作,他表示,这里的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厚,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创新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好,建设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新一代先进国产装置,给他本人和团队创造了很好的科技创新条件。
截至今年7月,西部(重庆)科学城已入选重庆英才计划276人、47个团队,重庆英才A卡持有人突破760人,分别占全市22.8%、18.4%和23.5%。为了匹配科学城人才快速集聚的趋势,重庆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全时段、不间歇开展金凤凰人才“免评入库”工作,重点企事业单位主动上门服务指导。
下一步,西部(重庆)科学城仍将以高效政策和优质服务为抓手,在工作机制和引才模式上实现创新,打造更加开放、更加便利、更具竞争力的人才综合服务环境,助力西部(重庆)科学城加速建设“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上游新闻记者 刘翰书 通讯员 成雪
编辑:吴光亮
责编:罗永攀
审核:罗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