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代试管医院(学会了吗)

第三方分享代码
admin 3年前 (2022-10-29) 试管症状资讯 76 0

  本报曾帮求职者成功讨回所交费用

  入职费、面试费、服装费、体检费、保证金、资料费、考试费、报名费、试讲费……又到一年毕业季,作为应届毕业生的你,是否听说过这些费用?在求职过程中,你有没有被收取过这些莫名其妙的费用?费用收取后,工作有着落了吗?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状

  不少求职者 遭遇“服装费”

  市民郭女士和妹妹到西关十字金色都汇17楼应聘,招工单位向她们分别收取了500元的工装费。事后,她认为招工单位不应以工装费的名义收费,于是要求该单位退还两人共1000元的费用,但遭到拒绝。经过记者协调,该单位将工装费予以退还。

  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徐女士,通过“58同城”应聘兰州一家商贸公司的文员职位时,公司让她先交490元服装费。3天后她去上班,对方交给她一些文件要求处理,后称她能力不达标,要给她更换为销售岗位。之后,在记者的帮助下,她讨回了490元服装费。

  大学生小赵在西关十字一家公司应聘时交了490元服装费,后来发现上当受骗。记者采访时,该公司当场退还了小赵和另一名大学生小崔的服装费。

  每年临近毕业季,总有毕业生在求职面试过程中,被收取500元到1000元不等的各种费用。庆幸的是在媒体的介入下,这些公司最终将收取的费用全部退还给了当事人。

  法律

  不得向求职者收取费用

  那么,招聘方收取服装费合理吗? 记者查询劳动合同法看到,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常常打着工作轻松、门槛低、待遇优厚的幌子诱惑求职者。而求职者上门应聘时,会被收取高额的介绍费、档案费、工本费、服装费等。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服装费、培训费、资料费等应列入公司正常的运营成本,公司产品(样品)、劳动工具、工作服装等,可要求职工离职后归还,造成损失的也可要求赔偿,但不能以此为由向职工收取押金。此外,用人单位一律不准向应聘人员收取“中介费”、“报名费”等,公司直接安排的体检费用也应由公司承担。对于公司出资培训的劳动者,可以按规定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但不能收取培训费。

  如果有公司为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要求员工在上班期间统一着装,应视为企业给员工提供的劳动条件之一,应当免费为员工提供,不该要求员工承担一半的费用。公司的这种做法是违法的,员工有权拒绝交纳相关费用。

  网友

  次次都上当 当当不一样

  那么,作为曾经的毕业生,你有求职时被收取费用的经历吗?不少网友道出了自己的遭遇。

  网友“地铁达达人”:之前在路上遇到一个女的给我发资料,说是可以兼职,可以日结工资,但是要收300元押金。当时觉得挺好,就交了钱,可是后面工作也没有消息。

  网友“荷露”:本以为在招聘网站上可以找到心仪的工作,面试后才发现太坑人,不是要收取服装费,就是工位费。不交费用就没有工作,交了费用还要等待安排,这就是骗局。

  网友“怪咖小居”:躲过了各种费用,却没躲过押金的套路。没想到交了500元押金后,干了没一个月,公司就倒闭了。

  网友“爱王天子一年”:求职者在互联网招聘中遇到的“坑”并不算少,除了办理从业资格证,交培训费也是常见的“幌子”。究其原因,互联网招聘监管力度不足,违法成本较低,让投机者有空子可钻。一般情况下,被骗的钱不多,求职者也不会主动报案,假招聘就更肆无忌惮了。

  网友“董董”:有些公司在招聘时打出高于市场平均值的薪资来吸引求职者投递简历,最后再以“能力不够”为由拒绝求职者。同时,公司会抛出主打的培训课程,待求职者学成之后在每个月的工资里扣除。有些公司甚至还会推出“培训贷”,让求职者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

  提醒

  遇到用人单位收费 一定擦亮眼睛

  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单位要收费,该如何做?兰州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提醒求职者,找工作一要看劳务公司是否合法经营,二要看有没有人社部门核发的人力资源介绍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有资质的单位在录用人员时都不会收取招聘、培训、服装及其他名目的费用,应聘者也不要轻易交费。行政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时,会在官方网站发布公告,逢进必考,不存在花钱就能入职的情况。其次,如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可及时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也可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晓婧 苏晓 实习生 沈宇龙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