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杰女院士,除了李兰娟和陈薇,还有十分低调的她
01
三杰女院士还有一个她,低调地和时间赛跑
“我们必须要跟时间赛跑。”
这句话,自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就经常会听到。但这个人,却是真正地做到了和时间赛跑。她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院长——乔杰。
2月1日接到驰援武汉的紧急通知后,乔杰在一个小时之内,就将北医三院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集结完毕。下午六点半,在乔杰的带领之下,医疗队员们连行囊都来不及收拾,也顾不上跟家人告别,就马上出发武汉。
2月2日,乔杰带队前往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展开调研,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联合北大第一医院、北大人民医院以及当地医院,组建危重病房,并且在2月3日晚上8点30分正式启用。2月3日晚上8点50分,以北医三院医护为主的第一批人员进入病房准备就绪,第一位患者被收治。2月4日凌晨3点,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危重症病房共收治24位患者,其中包括三位危重症者。
从抵达武汉到病房的组建和投入使用,仅仅用了30多个小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堪称奇迹。而作为一名生殖医学专家,乔杰也一直关注着产科门诊和病房。
乔杰认为,与发热、急诊、呼吸这些前线科室相比,产科门诊是“看不见”战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大家的目光都在前线科室,但产科科室也是需要有人关注的,而这个人,就是她。因此,在危重症病房有序工作起来后,乔杰就迅速把部分精力转移到了孕产妇的感染和收治情况的调查上。
这次的疫情,我们不止看到了中国力量,还有中国女性的力量。在一线抗疫的医护工作者中,女性人数就占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而且,我们认识到了首提武汉封城的李兰娟院士,还有用了极短时间就和团队一起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的陈薇院士。
而乔杰院士,和她们两位并称三杰女院士,却不怎么为大众所知。
在众多一线抗疫的巾帼英雄中,乔杰院士是非常低调的一位,因为她很少面对媒体,不怎么出现在大众眼前。但其实,她可是拥有众多头衔的专家:北医三院妇产科主任、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以及科技部“生殖与发育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等。
02
带领中国生殖医学飞速发展30年
乔杰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妹子,于1964年出生在哈尔滨。学生时代就因为受到家人的影响,立下治病救人的学医宏愿。高中毕业后,凭着优异的成绩,她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北京医科大学,在医学系学习,而且还是本硕连读。
北医三院是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的地方,乔杰有幸成为了见证者之一:“我们见证了医学突破的产生,我们也能创造医学奇迹。”秉持着这个信念,乔杰继续进修,取得了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之后,作为访问学者到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妇产科,学习生殖内分泌及辅助生殖技术。2002年,她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后。
不断进步的乔杰,已然成长为北医三院不可或缺的支柱。她亲自组建生殖医学基础研究室,时刻追赶国际医学前沿。
2012年,有着10年妇产科医生、12年妇产科主任和10年生殖医学科主任丰富经验的乔杰,被正式任命为北医三院的院长。
2014年,在乔杰团队的努力下,世界首例经MALBAC(multipleannealingandlooping-basedamplificationcycles)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进行单基因遗传病筛查的试管婴儿在北医三院诞生,这让中国阻断出生缺陷领域迎来曙光,也标志着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15年,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在6月4日出版的期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乔杰团队关于体外受精使女子成功受孕的相关研究成果。据统计,全球有多达15%的夫妇被不孕不育的问题所困扰,而体外受精则是治疗不孕不育的一种方法。乔杰团队的研究,对人类生殖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6年,北医三院利用自体胎盘干细胞为一位14岁得了早衰症的女孩,进行临床试验治疗,而这个项目则是由乔杰领导完成的,治疗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是国际首例利用胎盘干细胞治疗早衰症的病例,也是干细胞技术在临床应用上的重大突破。
2017年,因为乔杰在世界生殖医学领域作出了众多贡献,她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士。
乔杰一直带领着团队在生殖医学领域中不断探索,改善女性生育力,研究防治遗传性出生缺陷,揭示疑难不孕症发病机制,建立疑难不孕诊疗的新方法,提高疑难不孕治疗成功率…这一切都对我国人口生殖健康改善作出巨大贡献,并且引领着我国生殖医学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03
“我来!”,召必回、战必胜的生命起源看门人
因此,这次疫情,她在收到前线的召唤时,没有一刻犹豫,一句“我来!”,就马上集结了队伍,往最危险的地方奔赴而去。“北医三院一直以来是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面对疫情,必须同舟共济,团结一心。”
30多个小时内完成危重症病房的组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虽然武汉此前已经有医院接收危重症患者,但乔杰认为危重症病房的组建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改造普通病房,完善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仪器,以及病房内严格分区,使其具有危重症救治和传染病防控能力等这些任务都非常重要。
曾经有一次,在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时,由于多个机器同时运转,氧源供应不足。大家都没有主意,而乔杰却镇定地想出了办法:把墙壁氧留给呼吸机患者,未上机的患者则采用氧气筒吸氧。
作为国家产科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疫情发生以来,乔杰就一直特别关注湖北尤其是武汉地区的孕产妇的安全和防治情况。她多次出现在产科病房,为孕产妇注上一剂“强心剂”,鼓励大家要坚定信念,共抗疫情。
2020年2月12日,乔杰接到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特别邀请,就大家都很关心的妊娠期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是否存在母婴垂直传播的问题,在线发表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孕产妇的风险是什么?”的重要评述。
里面提到通过对最新基因序列遗传学分析和临床观察性研究等科学证据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认为新冠病毒存在母婴垂直传播的可能性较低,但因为研究病例数有限,研究期限短,这并不能作为定论。但仍然为了解妊娠期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母婴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提供了重要线索,并且对指导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感染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作为一名妇产科专家,乔杰迎接了不少新生命的到来,她称自己是“看门人”,在生命起源处守护。在这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新生命的平安诞生,更是“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守护好孕产妇的安全,也是在为“希望”和“未来”护航。
04
一线医护们的“乔妈妈”
乔杰不仅圆了无数女性的母亲梦,她自己也被一同奋斗的一线医护战友们,亲切地称为“乔妈妈”。
她是一个暖心的妈妈。亲自迎接抵达武汉的医护人员,让这些“上了战场就不是孩子”的孩子们,身处异乡战场仍能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她会在大家的防护服上亲手做好标识,叮嘱大家要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她会鼓励队员,始终与大家携手并肩。
她也是一个全能的妈妈。自从开启抗疫任务以来,就一直掌握全局,做好指挥部署、院际沟通、物资调配的工作,不仅亲临一线,还一直线上办公,心系北京大后方。
我们向疫情中的逆行者们致敬,也向乔杰院士致敬。
在乔杰院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她的医术高超,还有非凡的研究能力,更有为人医者的仁心,以及为人师者的厚德。我们为拥有这样一位中国女院士,感到自豪与骄傲!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花喷喷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