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A 2.B 3.C 4.D 5.D
6.B 提示:此变化过程体现出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因此体现出分子可分成原子,A正确;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不是置换反应,B错误;由微粒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正确;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D正确。
7.D 提示: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A完全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g+4g-10g=2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10g﹕2g=5﹕1。
8.D 提示:根据反应的微观图及物质分子结构微观图,该反应为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反应中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A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B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个化合物,但反应中各物质的微粒数的比1﹕1﹕2;C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D反应为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且反应中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一致。
9.B 提示: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20g-86g=34g,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了108g-90g=18g,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增加了22g-6g=16g,是生成物;甲物质减少的质量等于乙、丙物质增加的质量和,说明甲物质分解生成了乙、丙两种物质,故丁物质质量不变(即a的值是5),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反应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18﹕16=9﹕8。
10.D 提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由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8.8g12/44100%=2.4g,5.4g水中氢元素质量=5.4g2/18100%=0.6g,因此碳、氢元素的质量之和是2.4g+0.6g=3.0g,说明该物质仅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A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8g+5.4g-3g=11.2g,则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1.2g﹕8.8g=14﹕11,B正确。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为11.2g/32﹕5.4g/18=7﹕6,C正确。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2.4g/12﹕0.6g/1=1﹕3,D错误。
二、填空题
11.(1)4P+5O22P2O5(2)CaCO3CaO+ CO2(3)Cu+2AgNO3=Cu(NO3)2+2Ag
12.(1)碳原子和氧原子不改变(2)2CO+O22CO2
提示:(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进程中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原子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也不改变。(2)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13.(1)天平平衡或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质量为72.6g或指针左右等幅摆动装置没有密闭或气体逸出了(2)SO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变或原子数目和种类不变
三、实验与探究题
14.(1)2Mg+O22MgO (2)大量的白烟弥漫到空气中,使得生成物收集不全(3)【实验探究】收集产物中的黄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试纸由红色变蓝色,说明黄色固体是Mg3N2【反思与交流】-3氮气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燃烧不一定需要有氧气参加
提示:(1)在点燃的条件下,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2)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同样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燃烧后质量减少的原因是生成的氧化镁小颗粒(白烟)扩散到空气中去了,使得生成物收集不全。【实验探究】由于氮化镁(Mg3N2)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因此若要验证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中的黄色固体是Mg3N2,可以取燃烧的产物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再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燃烧产物中的黄色固体是Mg3N2。【反思与交流】在氮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3+2x=0,x=-3;虽然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但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的活泼,所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远多于氮化镁;氢气在氯气中可以燃烧,此反应中没有氧气参加,所以可以得出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这一新的认识。
15.(1)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2)m1+m2+m3-m4=V (3)部分Cl2散失,未参加后续反应,导致部分锰元素以K2MnO4或KMnO4形式存在,故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合理即可)
提示:(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2)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则m1+m2+m3=m4+V。(3)在反应中少量的氯气随着氧气排出,使得反应没有发生完全,所以导致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小于加热前二氧化锰的质量。
四、计算题
16.(1)0.2(2)35%(3)10.5%
提示:(1)设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锌的质量为y,硫酸的质量为z。
Zn+H2SO4=ZnSO4+ H2
65981612
y z 100g16.1% x
65:y=98:z=161:100g16.1%=2:x
解得,x=0.2g,y=6.5g,z=9.8g
(2)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0g-6.5g)/10g100%=35%。
(3)设稀硫酸的质量为m。
6.5g+m-0.2g=100g
解得,m=93.7g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9.8g/93.7g100%=10.5%。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