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关注这个问题,发现
答主的歪理邪说依然堂而皇之摆在第一,实在忍不住再说两句:长篇大论的论证了半天PP、PE可以被溶解,有任何证据吗?自然科学讲究的是实证,没有实验依据,理论再美也是一纸空谈。
你如此坚信PP、PE可以被溶解或溶胀,请拿出实验依据,不论是文献报道还是你自己的实验,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如果拿不出来,请删掉你的歪理邪说,不要误人子弟。
————————————————————————————————
2017.9.23更新一下
这些天其实没什么新的结果
用乙酰柠檬酸三丁酯进行了同样的实验,结果跟先前的几乎一样,PS的尺子被溶解了,PMMA的试管架没事:
下面的是试管架,擦掉塑化剂之后表明光亮平整没变化。上面的是尺子,左边是上次DEHP溶解的凹陷,右边是乙酰柠檬酸三丁酯溶解的,形成了粘稠的像胶水一样的东西。

擦掉之后有明显的凹陷。由于这次接触时间更长,凹陷比左边原来的那个更明显。

--------------------------------------------------------------------------------------------
近三天的实验结果:塑化剂能够溶解PS材料的尺,PMMA和PP尚无变化


详细过程在最后。
—————————————————————————
这个问题很有趣,值得讨论。
本来讨论问题对事不对人,昨天说反对所有答案,本来只是觉得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需要进一步讨论,并不针对哪个。
但是总有人自以为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还喜欢纸上谈兵,那就没办法了。化学是实验学科,即使是严格的理论推导,也只能作为参考,还必须经过实验的验证。更何况只是通过只言片语进行的简单引申,拿这种东西作为论据实在说明不了什么东西。
—————————————————————————
下面回正题
首先声明这个问题我也不清楚,只是试探着找到答案,至于红外光谱,既然提到了,肯定要做的。
—————————————————————————
首先,题主描述的现象很清楚,两者发生了互相的溶解。
那么问题的关键是橡皮和尺子分别含有什么成分?什么成分发生溶解?什么成分起到溶剂的作用?
前面几位的回答提到的基本思路是对的,但是说塑化剂起溶解作用却缺乏依据,而且对于橡皮擦和尺子的材质判断也多有偏颇。
1、文献对橡皮擦的介绍
按轻工部标准“QB/T 2309-2010 橡皮擦”,橡皮擦分为两类,一种是橡胶橡皮擦,也就是传统的做法,用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或者人工合成的丁苯橡胶(丁烯-苯乙烯共聚物);另一种是塑料橡皮擦,就是有人贴过图的PVC橡皮擦。
丁苯橡胶本来就是软的,所以橡胶橡皮擦一般很少有添加塑化剂的问题,天然橡胶甚至还要考虑如何增加其硬度,也不会加塑化剂。
PVC橡皮擦则必须添加大量塑化剂使其变软,这个在其他的答案里面已经提到了。
但添加多少呢?这一般是各个生产厂家的保密配方,很少对外公布。当然也有少量公布出来的,比如“中小企业科技2001年07期,陈登龙,塑料橡皮擦的研制”,给出的100份PVC+120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也就是说塑化剂的量比PVC还要多。这个量真是相当的惊人,查文献之前从来没想到有这么多。
另外根据文献介绍,除了有毒的邻苯二甲酸酯类,还有其他无毒塑化剂,比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己二酸丙二醇聚酯等,参见“塑料工业 2013年05期,王波等,环保型增塑剂的研究进展”,以及“化学世界2014年11期,徐保明等,聚酯增塑剂的合成及改性研究进展”。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在市场上已经卖的很多,按百度百科的说法,PVC橡皮擦应该用的是这种塑化剂。有待红外光谱验证。
2、橡皮擦的红外光谱
晨光的橡皮擦,跟题主差不多的,颜色不同。

红外光谱仪,反射法做,很简便。

红外光谱结果:
红色线是橡皮擦的,蓝色线是PVC的(一截下水道管子)。主要指纹峰都对上了,特别是1420和880的特征峰很明显,看来橡皮擦是PVC做的确定无疑。多出来的部分是塑化剂的,明显是酯类。

两者相减得到差谱,到数据库里面比对,与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匹配度90%。看来晨光比较良心,用的是环保型塑化剂。

3、尺子的材料
文具尺的材料没有硬性规定,QB/T 1474-2005系列标准只规定了使用效果而没规定材质。查阅了一下关于量具材料的资料,一般的要求是要有足够的刚性、不易伸缩变形。这方面我只知道常用的刚性高分子材料有聚苯乙烯(PS)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有机玻璃),通过特定工艺制备的硬质聚乙烯(PE)也是有足够刚性的,其他的如PP、PET、PVC都属于柔性或者塑性。材料方面我是外行,不多说了,直接上红外测。
三种常见的文具尺,最下面晨光的貌似与题主的差不多。

红外光谱结果:
三种都是一个样

数据库检索,与聚苯乙烯(PS)匹配度96%。

看来做生意利润是王道,能用便宜的材料绝不选贵的。估计市面上常见的文具尺肯定是PS为主流。
至于更好的材料如有机玻璃和硬质聚乙烯,应该也是有的,不过估计很少,太贵了用不起。。。
4、为什么会相容?什么溶解什么?
既然材料的成分知道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溶解什么?目前最容易想到的是乙酰柠檬酸三丁酯渗出来溶解聚苯乙烯。但这仅仅是一个猜测,目前查到的能够溶解聚苯乙烯的溶剂里面没有提到乙酰柠檬酸三丁酯,也没看到相关的溶度参数的数据。所以这只是一个猜测,离答案还很遥远。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是否能够溶解聚苯乙烯?目前问题卡在这个关键地方了。如果找不到文献,只能通过实验来验证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办法。如果有哪位大神能够提供文献来肯定或者否定这个问题,我将非常感激。而我接下来准备做的就是买一瓶回来,实际泡一泡看能否溶解。
—————————————————————————
等东西买回来还有几天,下面是怼人时间。
前面说了,对事不对人。但是一个没有根据的答案误导这么多人,实在不能坐视不理。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http://www.zhihu.com" data-hash="5b130cd2f1520e1690c7d0d00fe73841">@许小然
之所以说此答主的答案主观臆断,就在于此答主的一个关键论点缺乏依据。原答案的基本论点是橡皮擦里面的塑化剂把尺子溶掉了。暂且不论他对塑化剂的组成和尺子的材质判断对不对。通篇没看到任何论据可以证明溶解的过程可以发生。知乎常讲的一句话,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能不能溶解都不确定,就扯出一大堆不相关的理论来装模作样的进行论证,实在是没意义。何况提到的降低结晶度、减小晶区尺度这些理由完全不是高分子溶解的充分条件。溶剂内聚能密度不合适的情况下,高分子是不可能溶解的,这是热力学判据。任何工艺上的改进都没法对这一判据发起挑战。
后来答主退而求其次,说即使不能溶解,也会发生溶胀。这个说法本来没问题,但是溶胀与发生粘连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粘连意味着旧表面的破坏和新表面的形成。对于不能溶解的有机溶剂,只能少量渗透到高分子链的缝隙中,而不足以使分子链的相对位置发生滑移,溶胀的结果只是轻微的强调度降低和少许的变形,而不能够使材料表面发生破坏,自然就无法发生粘连。
而且最可笑的是,答主先前一直强调可以溶解和粘住PP和PE。殊不知,这两种是著名的难粘接高分子,为了能够粘牢它们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参见:粘接1982年01期,张开,难粘高分子材料的难粘原理。化学与粘合1999年01期,马立群,难粘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粘接2010年04期,刘杨等,难粘高分子材料的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研究进展)。要是这么简单就粘住了,这可是足够拿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说不定评院士都有希望。
暂且到这里。等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到货。
—————————————————————————
5、塑化剂与不同聚合物接触的实验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暂时缺货,估计要一个星期才能到,先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试一下。
材料包括前面看到的PS尺、试管架(有机玻璃PMMA)、饭盒(PP)、试剂瓶(HDPE)。把橡皮压在这些东西上面,同时在间隔十几厘米的地方滴上两滴塑化剂。星期五中文做的,到今天中文是三天时间。
目前的结果是:PS尺已经粘住了,表面明显被塑化剂溶解。其他材料的没有变化。
所以初步认为,粘连的原因在于尺的材料,最便宜的PS是最容易出毛病的。
至于PMMA,不知道多等一段时间会不会也粘住,拭目以待。
PP和HDPE,我认为还是比较乐观的。为了避免再次撕逼,这两个先找地方收起了,如果半年后我还记得,会拿出来再看看。不过这个应该也是多此一举了,装塑化剂的瓶塞就是HDPE的,都装了两三年了还啥事没有。
等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到了,我再试一次。
待续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