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身边好人,汇聚微光。他们虽然平凡,却能汇聚成河,凝成一股庞大的力量,引领着时代精神。
从9月19日起,上游新闻推出“重庆这十年 好人在身边”系列报道,通过讲述“身边好人”的故事,让善行义举照亮我们的精神家园。

天气晴好的日子,在大山深处的中益乡坪坝村石桥组,总能看到一对中年夫妻在自家的“飘香里”农家乐忙碌着。夫妻俩名叫向大忠和邹小珍,过去一度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靠着肯拼的劲头,两口子一边就近务工、一边发展种植产业,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又在政府的帮助下,将自家房屋改建成农家乐,成为了当地脱贫励志的模范夫妻。
立志改变贫穷面貌
向大忠是中益乡坪坝村本地人,此前因家庭条件较差,日子过得十分窘迫,在父母相继过世后,2003年以来一直在新疆阿克苏务工。2007年4月,经人介绍与来自四川凉山州的邹小珍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人走到了一起。当年年底,向大忠带着邹小珍回到了中益老家。
面对两间年久失修已残垣断壁的房屋,邹小珍沉默良久,对丈夫说道:“只要我们勤苦劳作,一定能慢慢改变家庭贫穷的面貌。”
在哥嫂和邻居的帮助下,大家将旧房腐蚀断裂的木料和破损的瓦片更换,将房前屋后的杂草垃圾清理干净后,向大忠、邹小珍便住进了家里。
因缺技术,向大忠在就近务工时,只能做小工活,工资收入较低。2014年,其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旧式老房虽然经常在检修,仍然难以抵抗狂风暴雨的侵袭。“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下小雨。”邹小珍在回忆当时的境况时说,在2015年春节后,夫妻俩决定在原址上拆除旧房后修建新房。
“新房建好后,虽然欠了亲戚朋友的10多万元钱,但搬进亲手修建的新家时,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邹小珍介绍,更让她们感动的是,后来政府还按照扶贫政策发放了建房补贴。
增收致富成榜样
为尽快还清修建房屋借来的钱,向大忠选择到浙江务工,邹小珍利用小孩上学的机会,在种植好玉米、水稻和黄连后,骑着电动三轮车到附近建筑工地务工,她搬运砖块、拎水泥浆……春去冬来,寒来暑往,整日不辍劳作。
2017年9月,中益乡擂响脱贫攻坚战鼓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结合中益乡的发展情况,镇村干部建议向大忠学焊工技术,就在老家干活,既挣钱又能顾家。为此,向大忠参加了“雨露”计划焊工技术培训,培训合格后又在当地建筑工地为他找到了焊工活。
2018年,中益乡开展“雨露”计划培训时,邹小珍参加了厨师技术培训,干部们建议夫妻俩把住房装修出来,开办农家乐。
2019年春,农家乐开工建设后,中益乡政府按照“三改”政策,将其厨房、卫生间、院坝地坪统一列入“三改”范畴,为其节省了部分资金。
“党的扶贫政策就是好!”望着顺利竣工的农家乐,望着眼前的绿水青山和院坝内绽放的花朵,夫妻俩喜出望外。
2019年夏天,他们打造的“飘香里”农家乐正式开门迎客。农家乐游客络绎不绝的同时,加上就近务工和种植产业,夫妻俩年收入达到近20万元,更是成为了村子里脱贫励志的好榜样。
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 通讯员 隆太良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