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为民解难为主攻方向,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赶考精神和为民理念,大力推进机制创新、能力融合提升、便民惠企政策落地,为全市加快构建“1+233”工作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以过硬作风和一流业绩塑强“爱山东·烟必行”政务服务品牌。
今年以来,群众对政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9.99%以上,在2022全国政务服务博览会上,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荣获“政务服务百佳实践单位”。
狠抓网办提速,效率提高80%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积极推进企业登记线上办、极速办。通过登记要素全程智能网办,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申请书、公司章程、住所承诺书等文书,自动调取电子身份证,自动智能受理,企业登记办结时间由0.5个工作日缩短至1小时以内。今年以来,登记市级企业2265户,为18111户企业免费发放印章,为企业减免费用达1448万元。
以“人性化”的配置不断优化网上办事流程。对互联网端事项申报环节进行重新设计,将原先5个申报环节简化至3个。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研发增设“手机扫码上传”功能,办事群众只需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将电子材料从手机移动端上传到PC端,实现扫码“一键上传”。
针对公司负责人不便亲自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问题,依托烟台市政务服务平台,研发智能、便捷、安全的“扫脸办事”功能模块,全省首创“刷脸办事”,经办人通过手机扫脸对身份进行“秒核验”,同时向法定代表人发送告知信息,无需再索要验证码进行填报核验,彻底解决经办人网办堵点,效率提高80%。
统筹政务服务地图建设。截至目前,13个市级政务大厅已完成建设;15个区市已完成54个区市级大厅、158个镇(街道)级中心、6524个村(社区)级站点建设,实现了全市政务服务网点的高质量呈现。
首创“15+1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
今年以来,以牟平蓝色药谷为代表的一批重点产业项目以“四证齐发”模式顺利开工;全省首个政府投资项目、首个PPP项目以“四证齐发”模式落户烟台……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9个项目实现“四证齐发”。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在全省首创“15+1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15日内完成启动供地、评估评审、开工手续办理等环节,推进重点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1日内实现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四证齐发”,为企业压缩开工时间至少60日。
加快推进投资建设项目“多评合一”,对土地出让后需单独进行评估评审的,由企业通过线上办理,一次申请、一次告知、同步编制、同步评审,一次可同时申办多个评审事项,整个流程控制在1个月之内,办结时限压缩一半以上。
创新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管家”制度,形成“1名项目管家+1名服务对象联系人+N个职能部门联系人”的“1+1+N”服务机制,各区市为重点产业项目提供全流程咨询、帮办服务230多次。
为群众、企业解难题2万余次
行政许可专家评审和现场踏勘响应时间长、疫情影响大怎么办?“个性化”定制解决。推行“极简踏勘”,审查要点通过后,一般性核查要点的整改由企业“在线承诺”即可。对重点工程、民生项目等时效性要求较强的事项,实行“节假日预约踏勘”“24小时无休”;实行“远端踏勘”,利用在线视频方式确保审批流程不中断。通过以上举措,将不同的踏勘响应时限统一压缩至8个工作小时以内,整体时限压缩70%以上。
针对企业参与招投标便利化程度低等问题,在省内率先推出公共资源“智联e办”手机APP,为交易主体提供在线查看项目信息、在线开标、开标直播、二轮报价、澄清答疑等服务。目前,“智联e办”APP注册用户累计2万个。
推出“不见面开标+异地多点评标”相结合的“云上开评标”交易新模式,实现了远程异地开评标活动网上“一链办理”。我市在省内首次实现“一对四”同时段远程异地评标,并在市内县区多地常态化实现远程异地评标。今年以来,已完成“云上开评标”重点项目111个。
在全国率先创新编制了《政务服务用语规范》,高质量打造了涵盖八个大类150个词条的“政务服务词典”。将50项高频事项下沉至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派出所以及邮政、医院、银行、商超等社会合作站点等基层场所具体实施,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便民便企工作站160余个,解决基层群众企业办事难问题2万余次。
责任编辑:赵璇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