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处于不断地循环更新过程中,因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
C.水循环实现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D.水循环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
3.如图为“南方某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某次强降水后城市发生内涝,原因是图中( )。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①的影响 B.人工降雨会改变③的时空分布
C.对亚马孙雨林的破坏会造成⑤的增加 D.植树造林种草会造成⑥的增加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增加下渗,从而影响地表径流;对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影响不明显,选B。
2.【答案】A。解析:A选项,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也要合理利用,如果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也会出现枯竭,故正确;B选项,水循环可以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故不符合题意;C选项,水本身也是一种溶剂,随着它的移动也会使得岩石圈的化学物质发生迁移。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故不符合题意;D选项,由于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由此产生了流水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表的形态,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A。解析:A选项,①表示大气降水,特大暴雨造成降水过多,是产生内涝的主要原因;故正确。B选项,②是蒸发,蒸发在消水过程中作用不大;故不符合题意。C选项,③是径流,径流过快不易导致涝灾出现;故不符合题意。D选项,④是下渗,下渗增大也利于积水的减少,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4.【答案】D。解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地表径流③的影响;植树造林种草会造成下渗⑥的增加;人工降雨会不会改变③的时空分布;对亚马孙雨林的破坏会造成地表径流③的增加。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