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一晃回答这个问题4年过去了,真是感慨万分,看了评论里热心的川渝伙计、恩施老乡和湖北的朋友,非常感谢大家的鼓励祝福!~ 事情是这样的,我来分阶段讲吧: 第一阶段: 在写完这个回答后,我从北京的公司辞职了,把户口迁到重庆,独自到重庆创业了,说是创业,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工作室,从事的还是电影相关(毕竟只会这个,泪目),通过和朋友的合作在当年做了一个数据还不错的解说大号出来,平时靠自己一些独有的技术类工作接点私活,加在一起一年赚了个二三十万吧,当然一年间陪家人的时间也多多了,算是很开心舒服的一年。不过也是因为这个解说大号,被我们之前北京公司的顶头老总看到了(这个老总算是我的偶像,人品和能力都是),于是说服我在18年初回到北京,扶持我创立了一个短视频运营公司,当时我也犹豫了非常久,最终因为老板的“人格魅力”(是真的非常非常崇拜他),以及照顾到我的情况,答应我每两周可以返渝或恩施一次看看家人(家里情况比较特殊,不赘述了)。 第二阶段: 两年前我攒起团队,有风口,也有运气的成分,最主要的是老总带给我的资源,让我的团队第一个项目便接手的是某上映后夺冠当年国内票房前三的电影(山争哥哥),因为老总的公司(也就是我之前的公司)本就是行业内一线公司,再加上我和团队也确实没给老总丢脸,两年来一个接一个超一线电影项目从我们手里经过,小团队也从4人扩充到了最多时的近20人,在行业内有了代表性的爆款项目和一丢丢影响力,其实忙起来就知道,当年说的2周回家一次,基本我都没实现过,因为工作起来责任心一下子被吊起,忙期时平均每天下班点都是凌晨了,体重也从18年初的160斤,一年间就长到了200斤(作息不规律),第二年体检脂肪肝都直接查出来了。 虽然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在北京安家,但是这两年也确实从没想过未来的路是如何走,从一开始的眷恋重庆、恩施到后面忙到天旋地转,好像脑子里自动忽略了一些事情。每年的坚持与动力有部分是在于,我在北京用相对还不错的收入,每年过年会带爷爷奶奶(我妈妈的父母)和妈妈出国有质量的玩一次。19年去了普吉,20年初准备带他们坐轮船去日本的,疫情来了。 第三阶段: 疫情来了,旅游取消了。 电影行业全面关停,我们的电影项目改在抖音上线,我犹豫了很久,在大年初一赶着最后一趟航班还是回到了恩施老家(因为在湖北,清楚知道回去后肯定会影响回来复工时间了)。 正是疫情在家的这两个月,我想了很多。 不知不觉,我又在北京呆了2年,这两年我呆在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娇柔造作的说,是为了挣钱。我还记得在疲惫至极的18年底的某一天,给爷爷奶奶和妈妈定好普吉的机票、安排制定好我们那几天的行程时,感觉浑身突然轻松了很多,觉得现在一切再苦再累都是有意义的,花多少钱不太重要(我其实没存什么钱,房贷车贷加北京的开销还挺大的),重要的是趁着二老现在还能出去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在家的两个月里,每天和家人相处,爷爷自制了乒乓球桌,每天一家人在一起车轮战;奶奶会像小孩一样拿着羽毛球拍对我欲言又止,想让我们陪她去后院打羽毛球哈哈哈;妈妈会给他俩捯饬各种造型,然后拍照拍抖音留念。每天很重复,但是我和家人们每天都很开心。重要的是,我意识到: 让他们出去旅游而让他们开心,好像是我片面的错觉?或者说只是我对自己忙碌的安慰剂? 好像我只是多陪在他们身边,他们就很高兴了~~~ 身体上的,亲情上的,实打实的未来规划上的,我这两个月终于想通了。 第四阶段: 在从个人角度想通这些事后,我下定决心做出改变了。 疫情期间及4月初返京后,我利用空闲时间完成了一份近百页的商业企划案,我想在重庆跨行业创业,重新开始做一件事。 每天在家,我开始也关注起自己的身体,从2月起坚持每天锻炼,到今天7月7日没有任何原因间断,体重从180到现在155,体脂30到13.4,各项指标正常,终于呼吸畅快了。 我会用一个方法去想某些事:想知道5年后,10年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我选择对标北京身边的集团高管同事,5年后的我很可能是他们的现在,但他们的现在是我以后想要过的日子吗?显然不是。 再往上一点,我的顶头集团老总、副总(我先去架设我有他们的能力水平),先不论我有没有他们的水平,往后10年到20年顶了天发展,我应该也就是那个位置,但是对照一下,如果是那样会是我想过的生活吗?单就在北京这里安家来说,不是。 何况我还没那个能力。 我也想清楚了,北上广确实是以5年为时间单位,以90%年轻人的梦想为饲料去支撑10%的年轻人阶层跃升的平台,很明显,大概率我也属于90%。 当一个人想清楚一件事真正的“规则”以后,好像任何条件,任何劝说,任何逻辑上的对辩,都难以动摇他想去做的事了。 再加上我今年马上27了,非常传统的我只是想很传统的在30岁前完成安家的梦想,能够经常回家看看家人,北京好像很难,重庆好像真的成了我唯一的答案。加上我6月有一次急性肠胃炎病发,凌晨在家里上吐下泻发烧,喝药撒了一地,想打120都手抖按不下去的时候,这种至暗时刻更加坚定了我成家的念头,我想回重庆有个家TAT 5个月的时间里,我时刻想念重庆,想念在重庆的那一年,不管是江边的散步,还是重庆温润的空气,我感觉那好像才叫“生活”。 最后,希望在重庆的你,珍惜每天看似平淡的生活,那是我的渴望。 以下为远古回答: —————————— 别说本地人,周边想留在重庆的都越来越多。那我自己举个栗子吧。毕业一年,北京工作,这个月刚刚在重庆买了套房子做房奴。 有以下几个考虑,分别说嘛:1.地理位置的亲近感。我家乡湖北恩施,老家和重庆奉节一山之隔,现在隧道通了基本10分钟车程。我爷爷那辈一直管山那边叫四川人,小时候对四川人的印象就是——没什么区别,和我们一样。稍微长大后对重庆的印象就是——喜欢。不为撒子,就是因为重庆和我们近。12年和13年去重庆耍了两次后,我就彻底爱上了这个城市。和父母自驾去的那次,我还记得我躺在酒店的床上,看着窗外的高楼,暗暗下决心,以后要来到这里。 2.对湖北的排斥。知道这么说会招黑,甚至说开地图炮,但是我们对湖北是真的没有认同感啊,这个首先不是单方面的,我们和鄂东的武汉圈互相鄙视。其次,这也不是个体性的,我身边的很多恩施人基本都很反感武汉人(知道这样是开地图炮,但是我真的只是就事论事)武汉人觉得恩施穷,恩施人觉得武汉人没素质,反正互相开地图炮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在另一个回答里好像也出现过湖北其他地方的人对武汉的排斥,具体的忘了)甚至于我的两个天津哥们儿在恩施待久了,也成了武汉黑。好多武汉游客来恩施真的是没素质....一副领导下乡嚣张跋扈的样子,讲真没有基本的互相尊重。 这也有地理上的原因,论文化、方言、饮食各个方面,恩施其实都属于巴蜀文化圈,这个原因赘述了,带有个人感情,实在抱歉。 3.我不属于北京。来北京两年多了,这里确实有供我发展的平台,让我增长资历和经验的渠道,但是在一个地方两年多,我却真的是找不到一点点家的感觉。(相反,在重庆短短呆两天,我会浑身舒服,我能在解放碑看见时尚窈窕的美女,也能看见戴着头巾背着背篓的老太太,再加上熟悉的口音,感觉就是放大版的家乡,真的就是家的感觉哈哈)每天糟糕的空气,挤的渗人的地铁,密密麻麻的人群,快节奏的脚步,以及吃什么都特别不习惯的饮食(饭!饭!我饭量特别大,重庆和恩施家里都是按勃勃儿上饭,在北京那个小碗我怎么都吃不饱哈哈哈)而且就如前面超赞回答
4.重庆的未来发展。重庆这几年发展劲头十足,作为未来西南的交通枢纽和金融中心,我相信重庆可以有所作为,这也是重庆过去几年坚实发展带给我们的信心。其次就是,重庆人真的很豪爽,很热情。在重庆问路,和出租车司机聊天,那种豪爽的大嗓门就是我们山里人喜欢的哈哈哈(不是我黑,我在武汉问路被老太太白眼过,被出租车司机嫌麻烦半路扔下过。我知道有好有坏不能一竿子打死,但就算是概率问题,我也很在意)这种热情,无障碍的方言沟通,以及我妈给我说的:重庆人又不排外,大大方方去。 父母一辈基本都喜欢重庆,偏向重庆。
5.简单的梦想。在我14年寻找实习机会那年,我计划的就是重庆,当我6月已经在重庆投好简历,有公司通知面试甚至已经看好出租房时,当天突然接到我们老师一个电话,问愿不愿意去北京一家电影公司去试试,我当时想的完全没那么远,答应后没想到一呆就是快三年。我很多次暗示告诉自己我在哪儿工作,就要变得属于那里。后面慢慢我才知道,我心里渴望的的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它促使着我做出下一个、每一个影响我的决定。我的梦想真的很简单,凭这些年打拼的经验和能力在重庆干一番事,买个房,开个车,娶个重庆媳妇儿,下了班想吃火锅吃火锅,想切哪里耍切哪里,想家了能够2个小时就回去看看父母。我只是想养着父母妻儿,做个小市民。
最后,我下的决定其实很需要勇气。房子在江北,总价小100万,首付36。我来自普通小康家庭,虽然在北京收入尚可,但是刚正式工作一年积蓄微薄,首付中甚至还有找我哥他们借的部分,买房对于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还是咬牙做了这个决定。为的就是以后回重庆可以有个家住,私心说,也是为了把户口迁到我真正喜欢的地方...
感谢你们听我碎碎念到现在,最后祝愿重庆越来越好。补张图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