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比鸡尾酒疗法更好?双药艾滋治疗让炎症变少!
红枫湾APP:在改用双药疗法后,艾滋感染者的炎症生物标记出现下降。
一项发表在学术期刊《艾滋临床研究实践》上的研究发现,从三药疗法转为杜鲁特韦(Dolutegravir,DTG)+拉米夫定(lamivudine)的双药疗法后,感染者的两种可溶性炎症生物标记出现下降。
在2019年8月-2021年5月期间,该纵向研究对使用三药疗法,且艾滋病毒抑制的感染者进行了分析。研究人员对比了两组参与者的炎症生物标记,一组是基线时改用DTG+拉米夫定的人,另一组是继续用三药疗法的人。
两组参与者分别根据年龄、性别和锚定药物类型进行了匹配。在基线和第48周,通过微流体超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了白细胞介素-6 (IL-6)、肠道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的血浆浓度,并对两组进行了对比。
研究参与者共208人,其中双药组101人,三药组107人。参与者中位年龄为55.4岁 (IQR, 47.7-61.3),63%为男性,89.9%为白人,抗病毒疗法中位持续时间为13年 (IQR, 6.4-20.6)。
基线时,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浆IL-6、I-FABP、d -二聚体、CRP浓度相似,但双药组患者中位CD4+计数更高(746 vs 624;P = .006)。
与三药组相比,在基线至第48周的时间里,双药组的I-FABP、CRP平均血浆浓度显著下降。不过两组患者的IL-6和d -二聚体平均血浆浓度没有显著差异。
在把分析限制在基线时用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的患者后(70.7%),研究人员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唯一区别是双药组的IL-6平均血浆浓度更低。此外,虽然大多数患者病毒抑制持续到了第48周,但双药组有两人出现了单一病毒反弹。
研究人员说:“对于长期病毒抑制者改用DTG+拉米夫定后的炎症情况,我们有必要进行更长期的随访,这样我们才能深入理解双药疗法的好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