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获新生!多个内脏反着长,广东少年在汉成功换心
15岁广东男孩从小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今年4月出现胸闷、喘气、水肿,严重心力衰竭随时威胁生命,必须尽早通过心脏移植保命。辗转到武汉救治2个月,终于等到合适的心脏供体,然而,他多个内脏部位和普通人方位完全相反,为移植手术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武汉医生通过精细评估,充分准备,克服再次手术粘连、内脏器官反位等诸多不利因素,成功为他移植心脏。
复杂先心病少年来汉求医
小王是广东茂名人,出生后查出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岁时在当地医院进行姑息手术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小王出现运动后胸闷、嘴唇发紫等情况,特别是今年4月以来,胸闷、面部水肿加重,无法平卧。他再次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心脏各项指标极差并出现严重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已经无效,必须尽早进行心脏移植。
术前全面体检发现,小王的心房、肝脏、下腔静脉等多个内脏部位和普通人方位完全相反,加上前一次手术造成的广泛粘连,这为心脏移植手术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今年6月14日,小王的父母慕名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病医院。
内脏反位,高难度手术成功换心
8月18日,通过全国器官移植分配与共享系统比对,出现了与小王配型成功的供体。8月19日早上6时,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刘金平教授团队为小王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手术中刘金平教授仔细解剖切除病变心脏后,巧妙地将残留组织拼接成接近于正常形态,成功将新的心脏放入小王胸腔,再通过订制的人工血管将反位的上腔静脉和反位的下腔静脉吻合,确保新的心脏能够正常工作。
康复后的小王与医生合影。
经过6个小时手术,小王成功“换心”,术后第二天就拔除气管插管,并接连闯过排异关、感染关等关卡,术后仅3周就达到康复标准。9月8日,小王康复出院。9月13日复查,身体各项指标均正常。
刘金平教授表示,多个内脏器官反位的先心病患儿非常罕见,可能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与父母体内基因的一个位点同时出现突变有关。
为这样的患者开展“换心”手术需要主刀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巧,同时对手术团队的精心操作和默契配合度要求很高。在志愿者的大爱捐献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次高难度“换心”手术得以成功完成,让患者获得重生的机会。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出品 记者:谢东星 通讯员:李晗 於鑫益
来源: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