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科技网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景阳
9月7日,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协会、内蒙古大学、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内蒙古赛科星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 “第三届家畜生物育种与胚胎工程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顺利召开。
本次国际科技研讨会共邀请了包括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在内的67名国内外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同时有内蒙古当地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的150余名学术、技术人员参加会议,是内蒙古今年举办的规格最高、参加人数最多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国际科技会议。

家畜种业作为国家种业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食品安全与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埃克塞特大学Austin Smith教授、北京大学汤富酬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罗军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农业动物繁殖技术创新及其育种、Stem Cell Biology、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探索人类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我国奶山羊种业现状与研究进展进行了大会主题报告。
本次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涌在大会上表示,种业的发展与技术瓶颈问题的解决,说到底还是要靠科技,“生物育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家畜的生物育种相对滞后于作物生物育种工作,原因很多,除了“传统观念”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技术水准需要进一步提高,许多关键技术问题仍需要科研工作者们继续努力解决。组织召开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可以为国内外行业专家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机会,提升我国家畜种业与相关研究领域的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人才培养,推动产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

张涌特别强调,内蒙古自治区近几年也非常重视种业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在独具特色的牧草、农作物、牛、羊等品种培育方面启动多个重大专项,引进国内外优秀专家“揭榜挂帅”,在牧草、作物、家畜等育种方面有了良好开端。以内蒙古优然牧业旗下赛科星(研究院)集团公司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已经成为奶牛育种的优秀单位,在奶牛育种,奶业振兴,保障畜牧业种业安全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功不可没。
下午的科技研讨会环节,国内外与会专家围绕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家畜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生物育种与繁殖技术等应用技术专题进行深度交流,并对当前中国在奶牛、奶羊育种领域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困难做了详细分析与探讨。
(受访者供图)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