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助孕电话(肺癌晚期脑转移还有希望!尝试这个方案肿瘤病灶全部消失)

第三方分享代码
admin 3年前 (2022-10-09) 重庆试管婴儿 54 0

原标题:肺癌晚期脑转移还有希望!尝试这个方案肿瘤病灶全部消失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还有救吗?”

答案是有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的徐嵩教授下面将为大家分享一个典型案例,患者通过有效治疗,打破了生存期不到半年的预判,身上全部肿瘤病灶消失,正朝着5年生存期前进。

01

肺癌晚期伴脑转,仍有希望

2019年上半年,一位患者和他的家人走进了徐嵩教授的诊室,“是一位原发右肺上叶腺癌伴脑转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位病人之前在其他医院做了检查,患者女儿告诉我说之前被通知可能生存期是三个月到半年她非常痛心自己的父亲怎么还没有接受任何治疗就被宣告了结局,她不愿意放弃,辗转找到了我。”

肺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位。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主要的类型, 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根据SEER肿瘤数据库显示, 有57%的肺癌患者在初诊时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属于晚期(IV期),预后极差。

徐嵩教授介绍,这是一位“看不出”但实际已晚期的患者,“这位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还是很好的,后来检查出来脑部有5个转移病灶但都不大,暂时还未有表象的症状,并没有影响到生活,外表看着健康,但很遗憾其实已经是一位肺癌晚期且脑转移的患者了。”

当时免疫治疗在国内获批不久,给了徐嵩主任和这个家庭一个契机和希望。

02

免疫联合化疗,迎来转机

徐嵩教授介绍:外科手术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I期和II期)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部分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也是外科医生的治疗对象。然而传统观念认为,一旦临床诊断为IV期,外科的治疗价值就非常有限,绝大多数仅仅是活检协助诊断。

但近年来,随着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外科手术在部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特别是寡转移患者的治疗,仍有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时接诊这位患者的时候,我们先为患者做了基因检测,但很遗憾没有合适的基因突变,没有使用靶向药的机会;当时也做了PD-L1的检测,PD-L1表达仅为5%。针对这位患者的情况,当时普遍的一个治疗方案是以化疗为主的,但是单纯化疗的缓解率约30%,结合患者寡转移的特征,我也回顾了很多的文献,翻阅了国内外的一些个案报道,我们基于当时肺癌前沿的临床试验KEYNOTE-189的数据,看到了这位患者可以考虑接受免疫联合化疗的希望,就跟家属沟通了尝试这个方案的转机和风险。”

徐嵩教授非常庆幸和感谢患者和家属对他的信任,在当时的情况下为肺癌伴脑转移患者制定这样的一个治疗方案,医生、患者家庭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当时确实包括患者,包括我个人都有很多的压力,我们也准备了其他的备选的方案,家属把病人托付给医生,我们一定是希望给他们带去最好的结果,但总会担心如果治疗效果不好还能怎么办?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特别感激患者和家属对我100%的信任。”

03

病灶缩小后,进行手术

在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下,患者接受了 “帕博利珠单抗(K药)+培美曲塞+铂类化疗”的免疫联合化疗方案的治疗。2次联合治疗后,患者的脑部病灶就观察到了显著缩小;4次联合治疗后,尽管患者肺部的病灶变化不大,只缩小了25%左右,但 脑部的5个转移病灶有明显的改变,5个消失了3个,另2个也明显缩小,给了患者和家属很大的信心。

“当时我们看到了这个很好的转变,代表了全身治疗有效,就继续和患者家属沟通,可以加上对肺部病灶的一个局部治疗,让病人PFS和OS更加长。”

考虑到患者身体状况很好,全身控制很好,而肺部病灶影像没有显著缩小,徐嵩主任为这位患者进行了肺部的微创手术,术后病理显示肺部病灶的缓解率为60%,加上术后继续K药和培美曲塞治疗

目前患者 全身肿瘤病灶全部消失,肿瘤标志物持续转阴,无复发和转移征象。从确诊至今,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已经超过2年,非常有望实现“临床治愈”!

徐嵩主任感叹: “当手术遇上免疫治疗,不可切除的肿瘤变成可切除,或让肺癌的临床治愈变成一种可能!”

04

免疫治疗最常见的问题

谈及这位患者的治疗过程,徐嵩主任如今还历历在目,他认为,肺癌的治疗,尤其是晚期的患者,医生最应该做的就是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去延长患者的生命。现在治疗的发展迅速,从国家支持到药物研发和医生用药,肺癌治疗对比曾经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医生手上已经有了很多的“工具”和“方法”,病人一定不要放弃希望,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疾病和治疗!

最后,针对免疫治疗,徐嵩主任也解答了目前患者群体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1.PD-L1表达不高免疫治疗有用吗?

例如这位患者,PD-L1虽然是5%,但是不影响他采用免疫联合化疗的治疗模式,依然可以获益。当然表达越高,可能他的获益就会更高,但是PD-L1 5%,甚至PD-L1阴性的病人,免疫联合化疗也要远远比单用化疗好。

PD-L1表达虽然说是免疫治疗比较好的一个标志物,但它还尚不“完美”。因为肿瘤具有异质性,穿刺样本那一点肿瘤组织上的PD-L1表达,有可能不能体现出完整的肿瘤细胞里面的PD-L1表达。

2.不同免疫治疗药物能不能互换?

不同的PD-1之间是不能够互换的。这个答案是对我来说是非常肯定的。因为 PD-1这类药物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类药物,蛋白和蛋白之间是不一样的,结合位点不一样,蛋白的一些修饰、各方面的亲和力都不一样。

所以我觉得医生在制定方案的时候,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根据适应证,此外还有临床指南。只有在临床试验中证明了提高患者OS、PFS治疗方案才能写进指南,所以这个方案才能被我们医生工作采用。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免疫治疗首先要根据适应证,根据指南去选择治疗方案,不同的药物之间不可以随意替换。

3.对未来肺癌领域治疗的期待?

我最期待的就是“免疫治疗+”。疫治疗的出现对医生来说就像多了一个更好的武器。以我的经验来说,这个武器让我有机会能够很自信的跟患者说,你还有治疗的机会,我们还有很大程度提高你的生存的机会,延长你的生存期。免疫治疗这个武器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一旦起效就能长期维持,肿瘤可以被持续的控制,患者可以得到持续的缓解和生存获益。

我们现在仍在不断探索免疫治疗更广的应用,例如将免疫治疗作为新辅助治疗未来就可能是一个发展方向,所以我非常期待“免疫治疗+”的未来,让我们医生有更多的机会,帮助更多患者。最后总结下长生存患者的3个关键特征。

1.不放弃

随着靶向药物的研发和免疫治疗方式的问世,越来越多的肺癌晚期患者能从这两种治疗方式中获益。所以现在无论有没有基因突变,都可以选择很好的药物治疗。对于肺癌晚期患者来说,并不是完全的没有手术机会,在全身药物治疗有效和积极响应的基础上,某些肺癌晚期寡转移患者可以通过切除原发肺部病灶(甚至寡转移灶),后续继续全身药物治疗,可以提高3-4倍以上的生存时间。

2.信任医生

信任往往建立在充分的沟通上,打好这个基础,才能搭建起信任的桥梁。徐嵩教授表示自己在和患者沟通时,往往会和患者讲清楚这个治疗可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不良反应,如果耐药,下一步该怎么治疗。

3.治癌先“治心”

对肺癌晚期的患者而言,有时候心病比身体上的疾病影响更大。在临床上徐教授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越快乐的患者,治疗效果越好,长生存的情况越多。所以他常常告诉患者和家属,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总结了四个“技巧”,帮助肺癌患者调整心态、保持乐观。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

徐嵩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肺癌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

天津市肺癌转移与肿瘤微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医学博士

Mayo Clinic, MGH, UCM和TGH临床访问学者

天津特聘教授青年学者

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

天津市卫生计生行业高层次人才“青年医学新锐”

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技优秀人才”

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CSCO“35位35岁以下最具潜力肿瘤医生”

徐嵩教授每周四下午专家门诊。喜欢的觅友点个“赞”“在看”吧!

肺癌

《 生存率高达95%,这些肿瘤患者是怎么做到的? 》

《 这4个好消息,说明你的癌症治愈了 》

《 他的肿瘤比我还大,为什么我反而转移了? 》

内容制作

图片来源:觅健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