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三代试管成功率高吗(每个聪明孩子背后,都站着会“装傻”的父母!)

第三方分享代码
admin 3年前 (2022-10-10) 成都试管婴儿 48 0

原标题:每个聪明孩子背后,都站着会“装傻”的父母!

春藤说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孩子长大后是优秀的。但是优秀并不是管出来的,而是要家长学会“装傻”。

今天带儿子买完月饼,路过一个小广场准备休息一会,忽然发现广场上有一对正在修车的父子,他们之间的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那是一辆不错的山地自行车,不知道什么原因好像不能正常骑了,孩子爸爸就提议在附近找个修车师傅,去修一下,但被男孩立马拒绝说:“怎么能不自己检查一下,就送给别人去修呢?也许就是个小毛病,我应该可以搞定。”

如果说这个话的是个十五、六岁的大孩子我还能理解,但我看眼前的小男孩,大概也只有四五年级的样子,好奇心驱使我带着儿子上前跟男孩和男孩父亲交流了一番,大有收获。

我问男孩:“你为什么能确信自己能检查出问题或是修好呢?”

男孩说:“我小时候自行车脚蹬子掉了、链子掉了都是自己装上的,这玩意鼓捣久了谁都会了,山地车虽然有一点不一样,但是我想都是自行车,结构也应该差不多了多少,等检查出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再去修也来得及。”

小男孩这样成熟的表达,实在震惊到我了。

还没等我开口再问,男孩父亲就开口了:“哎呀,说来惭愧!我儿子从小就对这些东西特别感兴趣,家里的好多物件都是他在维修,反而是我这个当父亲太笨了,啥也不会,好多事情还得请教他呢!”

站在旁边的儿子也有些“嫌弃”地接茬道:“上次家里的马桶和闹钟好像也都我修好的吧。”

父亲有些不好意思的点点头说道:“是啊,家里有你这个大能人在,爸爸真的很放心,爸爸也得向你学习!”

我问孩子说:“这些活你做了,你爸爸做啥啊?”

孩子说:“爸爸帮我做饭,给我买新的车和玩具啊!”

爸爸看着满眼好奇的我,又补充了一句:“可能是我有点笨,生活上很多事情笨手笨脚的,比起他差远了!所以只能指望他来处理这些家务事儿,而我力所能及的满足他的要求呗。”

男孩父亲说这话的时候,孩子已经开始自顾自地继续检查起那辆山地车了,我儿子也非常好奇,跟着小男孩一起蹲在那儿观察起来。

这个期间,我又和男孩爸爸交流了一番,才知道这位爸爸的本职工作原来是一位大学的教授,和他的交谈中让我受益良多。

没过多一会,孩子就跑过来说:“你看我就说不用找人修吧,我搞定了!咱们回去吃饭吧!”

当我看着这位父亲和孩子远去的背影,我只想到了四个字“大智若愚”

这是一个善于在孩子面前藏拙和“装傻”的父亲,他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孩子展示和成长机会,真的很有大智慧。

但这样的父母总是少数,在生活中我们更多看见的是父母的“权威”与“傲慢”。

生活中我们更常听到很多父母说这样的话:

“97分很了不起吗?瞧给你高兴的!有什么可炫耀?很棒吗?” “你都几岁了,为什么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简直笨死了!” “你这样做不行,你要这样,我是大人,听我的!我说的肯定没有错!” “停!你为什么不按照我说的方式去做!” ……

这是很多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的话,他们总是能在任何时候把孩子比下去,却不知,自己这样的方式在打击了孩子的自信,阻挡孩子探索外界的机会,虽然出现的错误少了,但却养出了一个懦弱、自卑的孩子。

而前面我遇到的这位父亲却说:

是我笨,总是孩子在帮我; 他说的有道理,我听他的,我相信他可以的。

这样的父母给予了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在放低自己的同时,也把孩子托了起来。让他们有自信,有勇气去面对生活,迎接困难。

当我们总是用成人的优越感来打压孩子时,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1.无端的批评,令孩子丧失自信。

仅以我一个小学弟的家庭故事为例,他高一那年好不容易从中等班分到了尖子班,虽然是班级末尾位置,但也是努力了很久的结果。但回家时,妈妈的一句话就把他打入了谷底,妈妈说:“你是什么狗屎运,还真爬上了重点班?你可别骄傲,回头又给你踢回普通班去,还不够给咱家丢人的呢!”

被妈妈说的那天他垂头丧气的来找我谈心,看着他的表情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令人十分心疼,他说自己开始怀疑人生,为什么自己做什么在妈妈眼里总是不够好。

2.催促和代劳,都会让孩子丧失自我。

比如孩子第一次穿衣服、或者第一次做某些事情时总是慢吞吞的,可能会把所有事情搞得一团糟。

这个时候有的父母就会感到十分的不耐烦,怒斥道:“你看看你都几岁了,为什么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我都怀疑你智商有问题!”

但在孩子听来父母就是在说: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差,我不喜欢你这样的笨蛋。

这样直接让孩子丧失了下一次尝试新鲜事物的动力与勇气,因为过去父母的差评历历在目,然后有的孩子大了之后甚至开始“摆烂”、“躺平”,而这一切的原因,都在于父母过于急躁,让事情变得本末倒置。

除此之外,有些父母嘴上不但批评孩子,手上也没停,一边责备孩子动作慢,一边去代劳,久而久之,孩子逐渐丧失了主动思考的动力和面对困难时如何化解的能力。

3.家不再是港湾,孩子开始自暴自弃,不敢求助。

有一种家长很喜欢“事后诸葛亮”,当孩子受挫后,回家找到家长倾诉时。

他们就会自显聪明的教孩子这样做,那样做……

甚至有的家长还会责备孩子说:

你当初为什么不听我的?活该吧! 我就说是这个结果吧?听大人的准没错! 这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让你长记性! 我说的没错,我吃的盐比你走的路都多,是你太笨了! ……

当父母认为这样是激励孩子更奋发图强时,那可大错特错了!

这只是为了摘清责任,看似自以为“聪明”的做法。

实际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致命的!

这些话在孩子耳中无异于一次次的羞辱,告诉他:你不行!你太差!你比不上父母一丝一毫,你的人生没有希望!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会自暴自弃,未来发生任何事情也不再会和父母沟通,求助父母了,因为害怕被羞辱。

文章的最后,也分享一个我身边朋友关于“自信心”的小故事。

你知道“结巴”这样的疾病是怎么来的吗?

有的人是天生的,也有的人是因为环境导致和各种心理暗示所导致的。

我有个朋友就是后者,虽然通过多年的矫正已经恢复差不多了,但是情急之下她还是会说不出话来或者说话变得磕磕巴巴。

她说这都是儿时的阴影,所造成的结果。

小时候每当她想向家里人请教一些问题时,往往话还没说到一半就被大人们很不耐烦的打断了,甚至会向她发火。

大人总是对她说:

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也不会啊? 你为什么连这个都要问啊? 你上课都听什么呢?是不是瞎混呢? 真不知道你这个学到底怎么上的?

这样一来二去,她自己逐渐没了信心,也不敢再提问。

除了自信心受到严重影响之外,她的语言系统也出现了缺陷,开始害怕和别人交流,但真到要交流的时候,又总是“咔壳儿”。一个字总是要重复很多遍,才能把后面几个字说出来,她说因为这个事情,自己高中三年过得异常辛苦,说过完整的句子加一起,可能不超过十句。

就连回答问题也是结结巴巴的,还经常因此被同学嘲笑。

高三有一段时间,她甚至想直接辍学在家,彻底放弃读书。她说在那段时间,她感觉自己的自信心全被毁的一干二净。

其实,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在成功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关键因素就是他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能力的支柱,是激发生命潜能的火花塞,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重要品质。

如果孩子发现自己怎么努力都被打压和瞧不起时,对他们的自信心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孩子就会自暴自弃,放弃努力,从而影响一生的道路。

所以,比起那些自以为是的“聪明”和“打压”式的教育方法,往往如何“装傻”更考验着父母的大智慧!

“装傻”和“示弱”,会让孩子有被需要,被认可、认同的感觉。

这样他们才会有动力,有能力,有信心去面对生活中更多的挑战,从而实现自我的成长与突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