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呼和浩特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原标题:内蒙古地区古代壁画概览(连载22)
乌兰陶勒盖庙
乌兰陶勒盖庙,位于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藏文名彭素阁确灵,又名汇众经寺,清光绪元年(1875)年建成,2012年3月公布为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乌兰陶勒盖镇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地处乌审旗中东部,东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马合镇接壤,南、西邻嘎鲁图镇,北接乌审召镇、图克镇,区域面积1389平方公里。
乌兰陶勒盖庙外景
一、壁画内容
庙址较小,殿内正中塑藏传佛教主尊,两侧墙壁绘佛教众生。每壁以大画面展现不同人物,东壁北段绘愤忿的大黑天,南段绘绿度母;西壁北段绘阎魔王,南段绘白度母。南壁壁画绘于拱窗四周等处,为两组供养佛母,每组四人,形态近似,皆单脚站于莲台之上,各手捧乐器、祭器,手足舞蹈,眉目清秀,动作轻盈、优美。壁画曾遭受雨水冲刷,画面颜色暗淡无光。
东壁南侧
东壁北侧
北壁东侧局部
北壁中部局部
北壁西侧局部
西壁南侧
南壁西侧局部1
南壁西侧局部2
南壁西侧局部3
南壁西侧局部4
南壁东侧局部1
南壁东侧局部2
南壁东侧局部3
南壁东侧局部4
二、壁画保存现状及工艺
乌兰陶勒盖庙顶部漏雨,四壁有水渍、泥渍,占壁画面积30% ,东西两侧及中间由上而下被雨水冲刷严重;满壁均有烟熏、灰尘覆盖;局部空鼓、起甲、局部地仗层脱落;颜料层起甲严重,部分起甲部位颜料层已脱落,露出白粉层,有修补和历史加固痕迹,颜色、材质明显不一致;佛像面部龟裂;壁画表面有泥质污染物覆盖、油漆覆盖;壁面有数条裂缝,墙体上方部分空鼓,门框附近有较大裂缝;壁画底部墙裙上方有部分酥碱。整体壁画仍有继续蔓延的趋势。
颜料层脱落、历史加固
覆盖
起甲
油漆覆盖
泥渍
龟裂
历史加固
裂缝
水渍
地仗层脱落
起甲、酥碱
颜料层粉化脱落
病害类型图
乌兰陶勒盖庙殿内壁画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颜料层- 白粉层-- 地仗层- 支撑体。颜料层有绿、棕、红、蓝、黑、黄、橙、白色等多种颜色,表面用氟树脂封护;地仗层主要成分为石英、斜长石、方解石、云母、绿泥石、闪石、方沸石、蒙脱石、石膏。支撑体墙壁以砖块砌筑为基,上以内侧土坯砌筑为墙体,外墙用砖块砌筑。墙体内侧敷以粗砂泥及麦草,外部为砖石结构;地仗层分为细泥层和粗泥层,粗泥层中还添加有类似麦秸的加筋材料。
乌兰陶勒盖庙顶部漏雨,四壁均有不同程度水渍、泥渍,殿内由香火导致烟熏,壁画有数条裂缝,墙体上方部分空鼓,门框附近有较大裂缝;壁画底部墙裙上方有部分酥碱,仍有继续蔓延的趋势。局部壁画有历史加固痕迹,为简单补色及石灰补刷,影响壁画观瞻性,未能解决壁画活动性病害。
建议对古建筑进行监测,观察修缮后的古建筑是否依然存在漏雨现象;对壁画进行科学修复,防止酥碱、颜料层起甲脱落病害进一步扩大;加强对游客与僧侣的文物保护意识教育,防止壁画遭受人为破坏。
来源:呼和浩特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