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代试管医院排名(武汉市第九医院:聚才集智,区域医疗实力再上新台阶)

第三方分享代码
admin 3年前 (2022-10-16) 武汉试管婴儿 47 0

峥嵘路·倾听

六十二载栉风沐雨、济世惠民,从职工医院发展成为如今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服务功能齐全、就医环境温馨的国家二级甲等优秀医院,武汉市第九医院不断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青山区46万居民筑牢坚实的健康屏障。

近十年,市九医院紧紧围绕“达到三级医院技术水平”的目标,突出“科技兴院、人才立院、质量建院、管理强院”四大战略重点,把医院做精做强做大。依托省级重点专科打造区域性卒中中心、康复中心,承担青山区域急、危、重症的急救任务;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开展三级医院技术项目,依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联体建设,13项专科技术跨上一个个新台阶;开展儿童康复治疗,将全国最美教师华雨辰的课堂搬进诊室,为特殊患儿家庭带来治疗福音。

新时代谱写新篇章、新作为成就新梦想。展望未来,市九医院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创新医院发展,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更好地肩负起青山人健康服务的责任。

——武汉市第九医院党委班子

铿锵行·速读

500张病床的新住院大楼拔地而起、挂牌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青山总医院”、成为“中国创伤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成功开展首例全脑血管造影术……这是武汉市第九医院保障区域百姓健康生活交上的十年答卷中一个个鼓舞人心的挥毫之笔,见证这十年市九医院破浪前行的铿锵足迹。

2018年3月23日,武汉市第九医院正式挂牌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青山总医院”,与湖北省人民医院签订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协议,建立13个专科联盟;

4个湖北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武汉市市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4个武汉市区级临床重点专科;

湖北省卒中急救地图定点医院,武汉市卒中中心;

青山区区域医疗联合体中心医院,青山区康复医学治疗中心;

青山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和道路交通事故创伤救治中心、中国创伤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

逐梦图·征程

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含设备)的新大楼将于2023年竣工,建成后将提高市九医院应对重大疾病的防治能力,发挥辐射作用,推动区域内传染病救治能力的提升。

“十四五”期间,市九医院将争取建成“总体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学科建设引领、科研教学配套、医疗服务满意”的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

武汉市第九医院新大楼效果图。

作为青山区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始建于1960年的武汉市第九医院,为区域内46万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一代代“九医人”创新进取,用奋斗与奉献践行着医者初心和使命。医院大力落实“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的战略,加快推进学科建设,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踏上“三级医院”创建的新征途。

强化党建引领 “清廉医院”助跑高质量发展

康复科每周例行医、技、护三方讨论。

“大医精诚,医者大爱。‘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这是武汉市第九医院党建工作的真实写照。

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市九医院与各党支部定期召开清廉医院建设动员大会、“清廉医院”专题学习、开展清廉医院主题宣传等活动,将“党风清正、院风清朗、医风清新、行风清明”镌刻进每一位“九医人”的心田。此外,为严把药品关,促进药品合理采购与使用,全面规范采购管理。市九医院坚决执行国家各项药物制度,保证临床药品供应,网上药品招标采购99%以上。

为推进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市九医院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建联系点。各党支部结合医疗工作,深化服务、深入群众,从养老助残、精准帮扶、双拥共建、亲情陪伴、特色服务等多角度出发,为社区开展“下基层 察民情 解民忧 暖民心”实践活动。

武汉市第九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明瑜说:“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全院干部职工责任感、光荣感和使命感,更好地做区域百姓的健康守门人,现在医院一个支部是一座堡垒,一个科室是一座灯塔,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一名医护是一个标杆。”

党建强,医院兴。市九医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紧密地团结全体党员和职工,以坚定、成熟、稳健的步伐,以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为医院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劲的组织保障。

同时,市九医院认真部署落实“清廉医院”建设,在全院推进以“党风清正、院风清朗、医风清新、行风清明”为主要目标的清廉医院建设。廉铭于心,践于行。把监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全程,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以高质量监督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着力打造全区医疗系统清廉新格局。

用心用情送健康 下沉优质医疗资源为群众办实事

“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大型义诊活动,专家团队深入上店村为村民看诊。

市第九医院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践行党员干部“下基层 察民情 解民忧 暖民心”实践活动精神。与社区、其他单位共同合作,通过开展义诊、健康宣教、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等措施把健康送到群众家门口。

针对老百姓就医不方便的问题,市九医院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每名医院党委班子成员联系1-2家基层单位或结对社区,包保1-2名困难党员职工;定期看望坚守一线岗位的医护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送医送药凝心聚力;每月推进医院党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为社区特困家庭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一对一上门看病问诊服务……

据悉,截至目前,市九医院党委领导班子走访联系点13次,收集梳理民生保障类问题13个,党员下沉社区共计925人次。

7月29日,市九医院联合红卫路街道聚友社区开展“下基层 察民情 解民忧 暖民心”走访慰问活动。解决困难家庭和行动不便老人看专家门诊难问题,为他们送医送药,上门慰问。

走访中的一位孙婆婆,今年87岁,是个独居老人,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左耳听力受损,左眼也视力模糊。此次赠送的药品中不含降血压药,神经内科王庆主任立即安排给孙婆婆再送降血压的药,并叮嘱老人要定时坚持吃药,控制血压,注意身体。王庆说:“党员干部下沉帮扶困难群众,我们要用心用情尽最大努力关心关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希望,满足老年人的就医需求。”

同时,市九医院还依托省级重点专科打造康复特色、卒中中心,医护人员定期下沉到社区服务中心,实施双向转诊服务,打造医疗、康养一体化标杆的青山品牌。

市九医院大力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合理流动,每月开展“下基层 察民情 解民忧 暖民心”系列实践活动,立足患者和临床需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辖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力专科建设 赋能医疗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神经外科专家团队正在进行颅内肿瘤显微镜下切除术。

专科能力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医院的优势学科建设,提高专科的综合水平是医院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医院努力追求“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全面发展”,形成“康复神内强、耳鼻喉精专、超声影像硬、消化慢病牛”的鲜明学科特色,建成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的差异化学科发展体系。

2018年,武汉市第九医院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正式签约结成医疗联合体,建立13个专科联盟,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进行业务拓展和学术交流。每周,人民医院名医专家不间断地到院开展医疗技术协作、指导。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康复科专家朱珊珊教授是九医院的“座上常客”,定期到院指导查房工作,对疑难重症病例的诊疗方案进行详细指导,受到患者好评。

武汉市第九医院康复科主任刘跃斌介绍,“2011年康复科还只有2间诊室和5名医生,十几年来,通过加强科室人才队伍建设并积极钻研医疗技术,现如今,科室已经发展到拥有40余名医技护人员、数十台(套、件)国内外先进康复设备的青山区康复治疗中心(省级重点专科),设立了神经康复、心肺康复、骨科康复、盆底康复、运动康复和老年康复六个特色亚专科。”

今年,儿童康复科全面开诊,作为青山区首家儿童康复中心,填补了青山区儿童训练、康复、诊断、治疗方面的空白。此外,市九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也在今年正式投入运营,作为青山区政府主导监管的唯一一家公立性的专业健康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人数43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6人,总面积2064.26㎡,为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居民提供各项体检服务。

去年,神经外科付伟主任在武大人民医院特聘专家刘仁忠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实施了首例颅内肿瘤显微镜下切除术。手术历经近5个小时,术后病人即转回普通病房休养。该手术的成功标志着九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正式进入显微时代,填补了科室以往的领域空白,今后将逐步开展高精尖手术,切实为患者解决各种脑补病痛。

除了康复科、儿童康复科、健康管理中心、神经外科,十年来,中医、耳鼻喉科、超声影像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等多个科室奋力精进临床医技,“啃下”一个个技术硬骨头,开创医院多项首例,助推医院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让青山人民就近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新大楼开工 增设304张床位助力公卫体系补短板

健康管理中心。

2021年9月,青山区48街坊内,武汉市第九医院新大楼建设项目开工。这是医院调整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快医院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新大楼总建面3.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含设备),包含地上11层主体病房楼,地下3层设置222个停车位,同时还有3层裙房。预计将于2023年完工。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医院将新增床位304张,届时,医院开放实际总床位数将达到800余张,可大幅度改善区域内群众就医难题,让青山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基础、补短板的成果,也是提升青山区乃至全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又一里程碑。

随着“健康中国2030”的进一步推进,武汉市第九医院加快医院建设步伐,扎实做好“三级医院“创建工作,加强医疗管理规范,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优化人才队伍力量,以稳步前进的步伐,提升医院整体水平,为更进一步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文/张越 祝卫国 刘颖栗)

【编辑:汪宇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